儿子上次理发,一天推一天,推了两个星期,最后终于理了个阳光帅气的发型。
现在儿子洗澡也是一天推一天,这么热的天,也是一星期或两星期洗一次。
刷牙两三天一次,牙上已明显发黄,自己也知道,还是不好好刷,晚上玩完游戏,直接睡觉,第二天早上起床一直没养成刷牙习惯。
老公叫儿子洗澡,儿子说:明天洗,或外加一句:又不是不洗,你怕啥。
老公:就跟理头一样,一推再推,两三个星期才理了头。
我一听这样的话就很生气。用这样负面的话,能推动他来洗吗。
我:叫他洗澡、刷牙只提醒一遍,不超过两遍。做与不做是孩子自己的事,因为你带负面的评论对事情的进展没有任何推动作用。甚至儿子听后,也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结果一是他对大人的话免疫,更甚者他互怼、语言反击。
所以我们只心平气和提醒一遍。只待孩子一旦做好了,大力表扬。
我也要改变自己:当老公说了我极不想听到的话时,告诫自己:他是麻瓜,他也是需要我静静地跟他说:为什么不能那样说,只有我改变了,他才可能慢慢改变自己。
孩子为了玩游戏清静,昨晚上,锁了门。
老公早上起床,出去买了早点。一回家就推孩子门,看锁了门。叫孩子开门。孩子开了门又睡下了,老公追问孩子门上钥匙在哪儿,孩子没理,继续睡觉。
我当时很不满老公:1,追问钥匙。孩子锁门,只是为了晚上他玩游戏时,不被打扰。他睡醒自然出来。越追问好像孩子故意锁门,还有可能演化升级。即使门上一直没钥匙,也没关系,没必要追问。已追问过几次了,这样做有用吗?当时要不来钥匙,想不让他锁门,只有起来后,好好说。
2,对孩子吃饭,多次叫。甚至有时孩子在客厅玩,将饭端到孩子跟前,放到客厅茶几上,从来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孩子也就不可能在家庭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在家里很少干家务,因为孩子没有干家务的意识。根源是家长没有培养过。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在班级集可能主动劳动吗?可能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吗?最终是家庭害了孩子,让孩子在外面不能获得成就感,也就没幸福感。
所以,在吃饭上,在个人卫生上,和颜悦色悦色说一遍,不超过二遍,足矣。结果让孩子决定,我相信结果不会差。
当面对老公出现我不要的一面时,我要学着和老公好好沟通,和颜悦色的说。
只要家的氛围轻松了,父母再学沟通技巧,稳定能量,孩子不会差。
我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我要像对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看到老公不满的地方,也静下来。打断、停止、舒缓、感赏、表扬、沟通。从我做起,开启家里良性沟通模式。
感赏老公是个勤快人,为家一直在做着自己的贡献。愿意做饭,愿意送孩子上学,早上溜狗的事情全包揽,看到孩子的问题,只不过用惯性思维在引导孩子,缺少的是我好好的沟通与影响。
投射自己在看到老公另自己不满的地方时,实现老师的课程:打断、停止、舒缓、感赏,抽时间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