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十五:“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
(红楼梦人物群体系列一)
按:本篇写于《石头记》开篇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至“……如今悔却晚也”处,主要介绍“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来历,并谈一谈佛道思想对封建社会时期的影响。
《石头记》一书,写到的人物非常多,有人大概统计了一下,前八十回已接近千人。作为批评者,我们不可能一一细考较去,也没有那个必要。据脂批言,末回有情榜,我想大概如《水浒传》一样是一百零八位,这是主角。按我的分类方法,艺术人物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性人物,在文中起到情节过度承接、注明来龙去脉的作用,一种是审美性人物,在文中起到演绎故事情节、拓展中心思想的作用。重要有趣的人,我们择一部分评一评,其他的我们以群体划分统一作评说。
《石头记》开篇就写一僧一道,名“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两位奇特而又神秘的人物,但获得的关注却不多。因为他们是功能性人物,不是主角。从《石头记》开场到结局,他们适时串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却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石头记》中另外一条重要脉络,这一条脉络便是以佛法、道法救世度人。
一、一僧一道的入世情节
此一僧一道,楔子中写的是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但后来却幻成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第二十五回中有两首描绘一僧一道形象的诗: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破纳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一头疮。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形象上却是一落千丈,反差较大。
此二人有时结伴而行,有时各行其事。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或脱度、或点化、或指点迷津、或解除冤孽。
前八十回,有脱度和点化家遭横祸、走投无路的甄士隐,因尤三姐蒙垢自刎未遂而痛悔不已的柳湘莲;为“生有胎毒”的薛宝钗开出了奇异的药方,并送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祥话,告诫林黛玉要身体好须不见生人、不见哭声;淫思凤姐而不知悔改的贾瑞在病入膏肓时,送来“风月宝鉴”,让贾瑞只能反照,不可正照,但贾瑞经不住镜子正面女色诱惑,结果死于非命;在王熙凤、贾宝玉遭魇魔法算计,命在旦夕之时,在通灵宝玉迷失令贾府上下惊恐不安之际救危解难,使贾府恢复平静。
女娲补天的遗石,是由这一僧一道请太虚幻境的仙子,在贾宝玉出生时带入红尘,随着贾宝玉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两人前后形象上的反差,一个是出世的形象,一个是入世的形象。所谓形象,即相也。若以相看人、看众生,即著相,无法自利利他。故两人以不怎么入眼的形象现世,要度的是不著于相的人。从名称来看,茫茫指广阔深远、模糊不清、草木茂盛,渺渺指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无法把握、幽深或无边无际、渺小、若有若无。如果以人生来看,仿佛身处茫茫大海、不辨方向、更不知如何到达彼岸。大士即菩萨,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真人即觉悟的人,指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觉悟并能知晓天理、运用真理的修行人。从形象上来看,和尚癞头,如佛头有粪,但并不影响佛光普照,“佛”字拆开意为不是人,勿以人的标准衡量法相;道士跛足,如身残之人,却不影响思想提升,“道”字拆开意为用头走路,腿脚不好并不影响前进的步伐。作者对一僧一道的定名和形象设计初衷于此。
有人根据描写跛足道人的诗,推定此二人来自山东蓬莱,进而联想到李煦的祖籍也正是山东莱州昌邑。猜测出一僧一道的原型是李煦的两个儿子李鼎和李鼐。查李煦子嗣,确有两个儿子无疑。李鼎生于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一六九四年),次子李鼐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一七一六年)。李煦家与曹家是姻亲关系,曹寅死后,李煦为了让妹妹在曹家仍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拼力保住曹家的世袭官职,同时也拼力帮助王修德一系,因此激怒雍正,一七二二年就被抄了家。抄家之后,李煦并没有立即入狱、流放,两个儿子随同关押,其他家口送往苏杭变卖。。
一七二七年再次查出其曾为八王爷胤祀买过五个侍女,才入狱并流放打牲乌拉(两个儿子也随同流放)两年后李煦逝去,李鼎、李鼐随之释放,成了一僧一道倒是可能的,一僧一道的原型,也有可能来源于此二人。但从文中的叙事情节来看,假如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自己,便不合逻辑,因为李鼐还比曹雪芹小一岁。这一点倒是无关紧要,作者写一僧一道,作用并不在此,而是倒底以什么样的思想救世度人的问题。
(未完待续,水木森【水目人曾】)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