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子治家格言》时,里面有一句话:“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我先问了问我自己,你读书志在圣贤吗?我内心的回答是:不是。那我读书不是志在圣贤,那这句话对吗?对这句话有怀疑而且我也做不到,我要如何借鉴这句话?如何引导孩子读书志在圣贤呢?不知如何借鉴和操作,所以内心隐隐责怪朱柏庐老先生写了这句话,让我心中有压力和不舒服。
所有的“痛苦”都是成长的契机,都是来祝福我的。关于这个不舒服,关于立志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
一天(20170416),在公交车上,突然有了感悟:我的读书和努力虽然不是志在做圣贤一样的人物,但我有追求,我一直在追求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好,当时我的志向就一下显现了出来:分享自己的成长和育儿的心得,让更多的父母警醒,不去控制孩子;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同步成长。
回头再思考《朱子治家格言》里的这句:“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难道圣贤真的是像我以前认为的:圣贤就是指做像尧舜禹、孔子孟子老子那样的人吗?悠悠历史上千年,能出几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呢?
奇迹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感谢太阳园读书会的读友龚平送给我一本书---寂静法师写的《让孩子成才的秘密》。加上先前看的欧阳彦之著的《王阳明向内心光明致敬》,打通了我关于立志方面的思考。
我现在对《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圣贤”的理解是:历史上所有的圣贤他们所做、所说、所行都像明灯在照亮我们和指引方向,所以,所有我们在追求美好的、无私的、伟大的、也能照亮和指引别人的事情时,都是在做“圣贤”。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就是要去做一个能发光、发热、对周围的人、社会有帮助有贡献的人。人人都可以是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中有一句话:“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更验证了我的想法。人人皆可以做圣贤,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就说得通了。
想通了这个,与我不断清理、静坐、冥想等修炼一定有关。“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这以前我胸中的圣人蒙尘未被我发现。当我心明亮,看见了本源和初心,答案就出来了。“圣贤”就是我心中的那个伟大的、美好的、无私的梦想-----让我这个普通的个人的成长经历,在育儿的感悟上能让更多的父母觉醒,让更多的父母改变,让更多的孩子胸中的圣人不蒙尘。
既然想通了,对“读书志在圣贤”这句话不怀疑了,那如何引导孩子立志呢?古语说:孩子不用管,全凭父母德行感。如果父母自己没有伤痛,内心有未蒙尘的圣人,那也不会给孩子的胸中的圣人蒙尘。孩子自然知道如何做,志向就在她的胸中。但不幸的是我作为父母,有自己成长的伤痛,我要做的不是急于去引导孩子立志,而是就专注我自己的提高、清理和修炼。至少现在我不再继续给孩子胸中的圣人去撒土扬灰。我已经觉醒,看见了智慧的光,希望在今后的日常生活的点滴对话中能去发现、引导和发扬孩子的志向和梦想。比如孩子的梦想是成为老师,那我要引导她成为一个尊重学生、有爱心、有知识内涵有智慧的好老师,能培养出伟大人才的好老师。如果孩子的梦想是成为演员或模特,那我就要引导她成为一个有好的品德、品行可以为众多粉丝带来正能量、积极上进、带来正面引导的公众人物。
另外一个告诉自己的是:梦想不一定最终会实现,所以不去给自己和孩子压力,而是去体验追求梦想过程。梦想是可以改变的,那只是从一个美好变成另一个美好,孩子有权利去调整自己的梦想。
有志者,事竟成。人若有志,万事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