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次做业是采访战友,听到时觉得很新鲜,是拉进同学关系,拓宽视野的好机会,而且交作业的时间是月初,比平时交作业时间还多出来两天,应该有足够时间准备。但过了天娃就开始发烧咳嗽,调整完时间,白天去医院,晚上回来整理下资料找下“充实”感,不愿碰触那种“关系”,越到近前越“怯”,越不愿动动手指,最后索性不写了,怀着纠结的心里度过第一次未交的做业雨。
关系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囚于自己的圈子,不主动拓伸,路只会越走越窄,最终勒死自己的是自己手中的绳子。
二
过年工地轮流值班,我属于过年回家的一批。年前最后一次生产例会上,各个工程队完成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各部门意见,也都在会上提出,会议持续两个多小时。最后经理总结“如果会议上的东西都需要提出。然后立马解决,或是小问题,也没提出必要,那平时干嘛呢?会议真有必要开两小时,那就有大问题了。会议上解决大的,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得控制在一小时内。”
事情都堆积一起,等着领导来给你拍板,安排,平时工作怎么做的?你的位置随时可以被替代,价值存在于哪?
三
在去车站的路上和司机胡侃,感觉现在的过年就是种形式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稀缺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不一定积攒到过节时。甚至平日里的聚会和假期都会比过节还隆重,过节只是成了“过节”。听完便想到了回家是什么样的场景,顿时便兴致大减,陷入沉默。丢掉的不单单是过年的期盼。
路上看了门儿哥一篇文章看过后,不自觉的影射到了自己身上,“说话,做事总是显得官僚,一点都不真实,像喊口号样”。这说法和我自己差不多,而且已经成为了习惯,能打碎的是行动并得到结果。
四
回家车上的人不像多年前那样,人挤人,人攒着人,连站的地都没有。车厢里大多是一年到头在外工作的人,带着孩子、老人的,聊着一年的日子,感叹着漂泊的生活。在车上要坐着十来个小时,孩子着实的受不了,带着她在车厢里面来回的转。在服务车厢遇见个年轻的乘务员,和她聊天时,是00后的,看着挺年轻,只是没想到那么小。而以前自己这个年龄的时候在看现在的自己,一定不会承认。。。
五
回到家里,还和以前的那样,母亲唠叨,父亲喝着酒说着天南地北的事,亲人聚会聊着家常,依旧是那种家的味道,只是这种味道是代表着“父亲辈”的。
我们在小时候就会被烙上某种印记,会被说成是以后的“命运”的东西。有只无行的手“操控”着你,使你在做了不想做的事情而后悔,抱怨,生气,甚至愤怒,可最欣慰的是“主动权在你手上”,有绝对的权利去做选择。最多的时候是想到、说到却没有做的结果,这才是现状的因。
写的东西没有营养,只是每一个片段都给我一阵触动,使我不能只过着当下的日子。没有结果,就没有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