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设计了包含道德价值内容和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判断是非对错,并说明理由,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
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属于他律道德;10岁之后,属于自律道德。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
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是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5-8岁)
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其特点是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例如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听从父母和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否则的话就是坏孩子。
第三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
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不变的,把它看成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其特点是相互取舍的可逆特征表现的比较明显,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而这种转变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其特点是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如何培养孩子从“他律”到“自律”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阶段。从“他律”到“自律”,关键是加强孩子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1、培养孩子同伴间的合作
同龄人的交流使儿童在发现自我、形成社会知觉、获得情感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道德理解。同龄人之间的矛盾、不协调、冲突,让儿童借助于协商、对话、交流等形式,了解了其他人的观点、思想,这对道德认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同伴之间的交往,为其提供机会,并在出现问题时给与正确引导。
2、培养孩子道德评价能力
从“他律”到“自律”,是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从而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机制。发展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实事求是地给孩子做出评价示范,培养孩子对自己道德行为结果进行评估,对自己未来的道德行为进行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