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们最早的家具是什么?答案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席地而坐”的“席”,现在官位最高的“主席”原意就是指宴会中坐在席子的正位,可见“席”在古人生活中的位置。
而随着礼仪教化的浸润生活,起居方式也随之变化,“席”慢慢的退出了主要位置,随之出现的就是椅凳类家具。
凳类往往给人以随意、直接的感觉,虽然有的凳类坐具的材质华贵,但是也不可否认凳类坐具因过于普遍而自带的亲民属性。
凳就像武侠小说中刀客手里的刀,平常的让你忘记它的存在,而一旦出鞘就惊艳绝伦。
(一)杌(wu)凳
杌的本意是“树无枝杈”,故被当做无靠背坐具的名称。这种也是我们日常生活最普通的坐具,小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个这样的杌凳,北方也叫作板凳。
杌凳中也是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造型。无束腰杌凳中直足直枨是其基本形式。有束腰杌凳中直腿内翻马蹄,腿间按直枨或罗锅枨是其基本形式。
明黄花梨无束腰长方凳和小方凳
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罗锅枨加矮老方凳
(二)坐墩
坐墩有名“绣墩”,是由其上面多覆盖一层丝织物而得名。在明及清前期中还保留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坐墩上的开光源自古代藤墩上用藤盘做成的墩壁演化,而弦纹及周围一圈如纽扣的纹样则象征绷在鼓面的皮革边缘和钉皮革的铆钉。
清紫檀直棂式坐墩
(三)交杌
交杌俗称“马札”,源头是古代的胡床,东汉时期从西域流到中原后造型基本没变,都是由八根直木构成。直到现今马札也是很多平民百姓家必备的坐具。
清黄花梨小交杌
(四)长凳
长凳主要是民间日用品,二人凳是宜二人并坐而得名,南方称之为“春凳”。北方也把这个叫作长条凳,是80年代中小学、茶馆等座椅标配。
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二人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