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种子:
你们好。
三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束,看着娃儿们脸上那五颜六色的表情,我不悲,且窃喜。
一.关于坑
在我看来,考试就是一个坑。挖坑的是老师,徘徊在坑外看好戏的,是老师和家长。跳坑的呢,是孩子自己。
数学老师说,我在坑里布满了陷阱。语文老师说,我在坑里藏好了地雷。英语老师说,想要成功出坑,不仅眼睛要亮,耳朵还得灵!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是的,在孩子跳坑之前,家长和老师会支持并协助孩子,提前学会跳坑技巧,包括跳入坑内后,如何绕过陷阱,躲过地雷。
而实战时孩子是否能完好无损安然无恙地走出坑,得看平时技艺练习是否到家。
千万别在孩子遍体鳞伤出坑的时候您再给撒把盐,比如:你看你怎么考的?你看看你咋学成这样......这时候娃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我们如果能给他个拥抱,并且和他探讨一下,“娃儿啊,在坑里,是哪个陷阱没有绕过去?”“什么地雷被引发了呢?”“噢,这样啊!”“当初我们练习的时候,是怎么练的来着?你还记得吗?”这将是最理性,孩子成长更迅速的一种办法。
理清思路,总结原因,多次练习,争取下次入坑时,能减少更多隐患。
二.关于悬崖
在考试这件事情上,我们只是辅助者,我们全权替代的时候,孩子练不出真本事。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也许您听过,也许没听过,或者呢这个故事只是杜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所蕴含的教育学意义。
鹰妈妈告诉小鹰,小鹰的祖先和小鸡是亲戚,早先小鸡也会飞,真的吗?
这一天,小鹰在悬崖上出生了,妈妈生它的窝就在悬崖上。它现在还是一只小小的鹰,不会飞,不会捕食,只能靠鹰妈妈捕来食物喂养它。
这只小鹰出生不久后,就在小鹰窝居的悬崖底下,一只小鸡也出生了。刚出生的小鸡,也是靠鸡妈妈的喂养。过了段时间,悬崖上的小鹰和悬崖脚下的小鸡也慢慢长大了,都能自己走路了。
小鹰刚学走路,鹰妈妈就开始带它学习飞,锻炼升空,练习飞翔。小小鹰,从走路到飞翔的学习过程,很辛苦,摔倒是小鹰的家常便饭。走路摔倒已经是小意思了,难受的是小鹰在学飞时,因为它的翅膀还不够力气,刚飞点高度就摔地上,再飞高点就摔更重,总之,小鹰摔惨了。
小鹰特别羡慕悬崖脚下的小鸡。瞧,那小鸡爽爽的在草地上晒着太阳、自由自在的玩耍。于是,小鹰就告诉鹰妈妈说:“我想和小鸡一起玩,不飞翔了,学习飞翔太苦了、太痛了,我摔怕了。”
鹰妈妈听了之后笑了笑,心疼的告诉小鹰:“今天咱们不练习了,妈妈带你出去玩,好吗?”
小鹰高兴极了,拍着两个小翅膀跑来跑去,乐坏了。从它懂事开始,妈妈就对它严格要求,苦练勤学,从没给它放松的时间,更别说带它出去玩了。
鹰妈妈对小鹰说:“来,我背你飞翔。”说着就背起小鹰“啪啪”两下,冲向了蓝天,翱游在天空。
鹰妈妈对背上的小鹰说:“孩子,看到高耸的大山、美丽的湖泊、蓝色的海洋、林立的高楼大厦了吗?”
背上的小鹰非常兴奋,应接不暇的望着广阔的大地、森林、山丘、江河......
小鹰吱吱不停的赞叹不已:“好美好美,太神奇了。”
晚上回到家后,鹰妈妈告诉小鹰:“如果你喜欢,以后可以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那里你将看到更美的风景。”
小鹰当然想去了。
这时候,鹰妈妈把小鹰拥在怀里,慈祥的给她讲述道:“孩子,你知道吗,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和生活在悬崖底下的鸡是亲戚。那时候的鸡也是会飞的。可是,鸡贪玩,不爱练习学飞,而且意志薄弱,怕吃苦,结果,熬不过学飞的磨练,就不再学习飞翔了。久而久之,鸡养成了贪玩偷懒、不爱学习的惰性。再后来,鸡就不会飞了。所以鸡只可以在悬崖底下的那一小片鸡场地里,无所事事的过着安逸的日子,没了斗志,只能成天在鸡窝转圈。”
小鹰听完妈妈的讲述,向下俯视了悬崖脚下的小鸡,鄙视了一眼,又向天空仰视,它充满着憧憬。
小鹰懂了:如果不苦练功夫、勤学本领,只能是跟小鸡一样,看不远,也飞不高,格局小,窝里混。只有经过吃苦锻炼、不惧困难,鹰才能飞得高,望得远,才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拥有远大的理想。
小鹰终于理解了妈妈对它的用心良苦,严格训练只为了它能成长为雄鹰,展翅高飞。
从此以后小鹰自觉苦练,努力学习,练就一身本领,变成了一只大雄鹰,展翅飞翔、翱游空中。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是我所见过的老鹰教小鹰飞翔故事的温和版,还有一个是鹰妈妈折断了小鹰的翅膀,然后把小鹰扔下悬崖来逼迫小鹰学会飞翔的版本。这个未免太残忍了些,请勿模仿。
无论是坑外的你,还是悬崖上的你,这个过程里我们都是看戏的人,我们会心软、心疼,可是我们似乎别无选择。因为将来,孩子面对的那些更大的坑再不是你我能掌控得了的了,陷阱是真的,地雷也会是真的。
我说的只是考试吗?是,也不是。
其实,我的重点是,进坑前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比分数重要成百上千倍。适当的陷阱和地雷,对孩子的成长利大于弊。
最近收到很多主动与我沟通孩子学习成长的家长信息,我感到非常非常开心。不论理念是否一致,尺码是否相同,因为走在同一条路上,最终我们还是达成了共识,孩子的进步就是最好的见证。
家长大多年长于我,有的也是同龄,嘿嘿。对于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启示,您可能比我更有发言权。
期待您与我的交流,谢谢大家。
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