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热帖,好几万转那种,疫情三年,体会最深的就是有啥想干的赶紧去,时不我待,时过境迁,以后再不推迟享受了,现在不做,说不定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到时候心态和感受都变了。
很多人都说经济不好,但是出行坐车时人山人海,超市饭店也很火爆,物价也比去年涨了不少,特别是水果贼贵贼贵的,我就纳闷了,经济差了怎么感觉大家消费还这么火爆?也可能只是我自己挣钱能力有限罢了~
有人说,是老百姓活明白了!不买房,不生娃,不鸡娃,不补课,快活一天是一天,既然优质资源永远攥在百分之二十的手里,那咱普通老百姓就按自己的意愿活着,什么砖家什么建议~边儿呆着去!
人生苦短,活在当下!狗憋了三年,放出来还要浪浪呢。村口的猪宝宝也要追一下,沟里也要下去滚滚,看见啥都叫唤两声,翠花它们家也要去串串的。
35+的中年人了,旧房子卖不掉,新房子买不起,行业还不景气,心理压力挺大,但普通人的吃喝自由总要有的!不然心太累……
关键吃吃喝喝才几个钱?大头消费在房子,结婚,医疗!年轻人不买房,不结婚,小病靠抗,大病靠天,哪有这么多觉悟,只是没办法,如果能选有几个愿意交社保的?
大钱没有,小钱不抠!大概是,大家都不买房了,一下手里就有钱了。背房贷背的拉屎都拉不了整根。没有贷款之后发现。每个月赚的根本花不完。这年龄段的中年男人只要不搞学区房,换车这类大件支出,养孩子吃喝旅游的钱还是花得起的。
这其实才是经济低迷的表现:老百姓知道自己基本挣不到大钱了,也知道自己基本不敢花大钱了,那手里的钱,就可以摊到吃喝玩乐上了。但是这些你算一算才多少钱?一年三五万?
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电影,脑残剧等娱乐场所反而生意更好,大概因为人民需要麻醉自己。经济不行就开始奶嘴文化盛行,迪士尼等几个电影公司都是在大萧条时期发展的。
但是房子一套三五百万,车子一辆十几二十万,这才是大家有钱赚的时候,才敢贷款去买的东西。就像前几年阿里的员工,把杭州买了个遍,推动房价都涨了,再看现在呢,卖房的卖房,硬挺的玩命挣钱,你问他们还敢买吗?
很多人连自己的现状都改变不了,对大环境越来越迷茫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一个时代的变化,绝非偶然。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我们自己的。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态,活着就尽量不要让自己遗憾网友说的及时行乐。如果觉得自己啥也不是那也可以去死。你没有权利改变这个世界,改变环境。但是死是自己的权利。仅代表自己个人观念。
现在还买不起房的也不存在不买房就有钱大额消费的,他们所看到的这种看似奢靡的消费状况体现的是中国富起来的那帮所体现的消费能力,这股力量一直都存在,只是过去他们混杂在各种消费阶层之中不易被人发觉,而如今他们属于裸奔消费,人们自然能一眼看出来。
当你有一百块钱的时候,你拿出十块钱消费,那么你对旁边那位脸不红心不跳拿出一百块消费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刺激和怀疑,当有一天你连一块钱都舍不得乱花的时候,那么你对旁边那些依然毫无波澜的百元消费者就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因为他成功引起了你的注意,这就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公开化。
因为之前在先富之下,有广泛且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是互联网新贵、房产新贵,他们吃到了过去十年发展的红利,填补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消费鸿沟,但他们本质还是无产者,靠脑力劳动和房产增值。现在互联网红利枯竭,固定资产缩水,他们被打回了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