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她是一个“肉”孩纸
在我小时候,我妈听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家孩子真肉,见到人就害羞。”
这里的“肉”不是胖乎乎的意思,是“见到人不说话”的意思。
我妈每次听到这句话就尴尬的笑笑回一句“她从小就这样,就是那种不爱说话的孩子。”
家里来了不熟的亲戚或者陌生人,我第一反应是赶紧消失在她/他面前,我通常会躲在门后,从门缝里偷偷瞧那人有没有走,这种反应几乎是条件反射。现在的我都能体会出当时心脏砰砰跳的感受,“那人怎么还不走,求求你了赶紧走吧”是我唯一的内心独白。
小学时,我爸给我5毛钱让我去买包方便面,5分钟后,我回来了,带着原来的5毛钱,怯懦糯地还给我爸。“你真没用,长这么大连包方便面都买不回来。”是啊,我不明白为什么连买包方便面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做不到,我记得到了商店里面对并不非常陌生的售货员张不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想立马掉头回去。
这样最简单的日常对话,放在别的小朋友那根本不是事,到我这儿要拼尽全力。
小时候,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拖着腮帮看着月亮像模像样的和嫦娥“聊天”,那种状态下的我是最自在的,像只小小的向日葵对着太阳吸取着无穷尽的能量。独处就是我的太阳。
初中高中时候的我依旧内向,但凡要面对公众场合讲话我就莫名紧张,当时的我认为内向的人永远做不到在大众面前公开演讲。不过无所谓,高中时好好学习就够了,管你内向还是外向呢。
到了大学,我不光内向,还有自卑。这种自卑初始于军训期间竞选学生会社团的各种面试。别人在台上淡定自若介绍自己,还能唱首歌谈个吉他,看着他们自信大方的样子,而我在台上颤颤巍巍地双腿发抖,双手要把衣服撕成碎片,几乎要眩晕过去,之前打好的草稿忘的一干二净,介绍自己时脑子一片空白,望着台下的眼睛冒出一句我叫xxx之后落荒而逃。讲台对我而言就像个断头台,我对它的条件反射是立刻逃离,越远越好。
02大反转
这么一内向自卑的姑(han)娘(zi),在大二时来了个大反转,话不多说见下图。
照片拍摄于2015.7.15,大二刚放暑假的时候。地点:上海外滩周边一家麦当劳店。任务:“撩”老外,不是简单的撩一下,当时是分组的形式在上海外滩周围尝试和老外搭讪聊天,了解基本信息(名字国家,旅游or学习),在聊天过程中把愉快放在第一位。
03内向者如何逆袭反转去“撩”汉?
引用晨读内容中的“内向者4P法则”。
001准备,Preparation。“撩”老外前做了很多准备。既然撩的对象是老外,一个硬性要求是沟通问题,把口语练好是第一步。真正操作之前,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经验,如何搭讪,话术有哪些,怎么能保证你和他之间能聊下去而不是聊完你的名字你来自哪个国家就没有下文的尬聊。
002展示Presence。真正面对老外时,运用的搭讪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当然自己对问题要心中有数。真诚地询问对方能不能耽误你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这个任务是调查你对xxx的看法,希望能听听你的意见,你看~。亲测有效。
003推动Push。如图,麦当劳的照片是服务员帮忙拍的,当时我的搭档上厕所去了,我在麦当劳里等她顺便蹭空调,就碰上了以上四位大帅哥。以往的搭讪流程中是有三个人的,有人给我壮胆我不怕。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怎么办?犹豫,踌躇,徘徊。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叫做“pull”的小人说,哎呀一上午搭了那么多了差不多得了,况且人家开始吃饭了会嫌你烦,还是好好歇着吧,吹吹空调多舒服啊;另一个小人叫“push”说,这是个好机会啊,你不是担心嘛,那就直接上吧,走出舒适区,去突破一次,去试一次,相信你可以的。后来叫push的小人赢了,那张照片得以诞生。
004练习Practice。
曾经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问道: “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洛杉矶早上四点时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而我已经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投篮也好,练习口语也好,都离不开坚持不断地练习。打破性格局限也是这样,多去制造练习机会,次数多了时间久了表达能力就会得以提升。
现在的我依旧是个内向的娃,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成长为一位自信的娃了。
内向者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外向有外向的好处,内向有内向的优势,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和马丁·路德·金都是内向的人。
如何逆袭?通过4P法则打破性格局限,发挥更大的优势。
希望能为内向的你带来帮助。
参考书目:《内向者沟通圣经》
[美] 珍妮弗·康维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