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雍也篇第十七则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讲:“质朴超过了文饰,则如乡野之人,文饰胜过了质朴,则如宗庙里的祝史。只有文饰和质朴斑驳有致,才是君子。”

质和文,不仅是人,也包括人所创造的物品的特性的两端,质代表的是人和物品的自然属性,文代表的人和物品的被改造程度。

“质胜文”,意味着未被改造彻底,就如乡野之人,虽然纯朴憨厚,但却是粗旷而愚昧无知。

“文胜质“,意味着改造过度,就如祝庙里的史官,虽然条理明晰,但却失了自然的活泼生活,而略显刻板无味。

一个君子,应该做到文和质协调统一,配合的斑驳有致。文质彬彬,亦是中庸之道也。

现代语境里即是做人既不要太“呆”,亦不要太“作”。

一切艺术品、文章的优劣也可以以是否文质彬彬来评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