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段时间,工作常常给我带来痛苦,甚至一度有了想辞职的想法。
先描述一下过程,因为是家庭办公,所以刚开始会偷懒,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做+进度拖延,这样会导致无法解决的焦虑。因为未知,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拖延,因为拖延导致更恐惧,更焦虑,导致最后甚至有了想辞职的念头。下面是对原因的分析。
拖延
拖延是导致陷入“焦虑-拖延-焦虑”这个死循环的触发条件。最终导致了极度的痛苦和局面的崩盘。
而是什么导致的拖延呢?
首先,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工作内容不清楚,因为未知产生了潜意识的恐惧和抗拒,所以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不愿意去开始做。
2,工作迟迟没有进度,之前干了半天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干,迷失了,所以就压力大,没有反馈,动力不足,加上对未知的恐惧,所以也成了拖延的土壤。
3,手机,因为有负面情绪,所以在知乎上寻找安慰,可是在信息茧房的网络现状下,看的东西只是给自己的情绪找了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罢了,根本对现实情况没有一点帮助。
4,准备不充分,比如不吃早饭,踩着点开会起床没有洗脸刷牙导致精神状态不好,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导致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导致有拖延倾向。
5,沟通交流不及时,一个问题一定要在分析阶段跟人把不清楚的地方都讨论清楚,做到心里有底了再开始做,这个步骤是特别重要的,每次做事的时候,不要带着未知去做。分析清楚了其实事情就完成一大半了,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可以把这一点设置成最重要的一点。只要完成,应当得到做事过程中最大的反馈。
根据这些原因,解决办法就显而易见了:
1,原因1和原因5,总结就是因为调查不充分导致做事的时候遇到了挫折,产生了消极情绪最终导致了拖延。所以要重视做事之前的调查分析过程,并在心里上把这部分的完成当成一个很重要的反馈,尽可能把未知的东西都搞清楚,再开始做事,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2,原因2,尽可能把工作任务分解成细的,短时间(最好是一个小时,自己看着来)之内能接受到反馈的小目标,这样就不会因为反馈不及时导致情绪消极。
3,原因3,工作的时候强制自己不能玩手机打游戏。可以用番茄工作法把一个小时切割成50+10,50分钟集中工作,10分钟用来放松。
4,原因4,把每天的工作当成一场任务,当成一次比赛,一次考试,提高重视度。提前一天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心里有底,晚上好好睡觉,慢慢培养良好的工作素养。
5,原因5,潜意识里抗拒与人交流,学习与人交流的技巧,总结交流的经验。慢慢的让交流成为一件你与对方都感到舒服的事情。
题外:我是写完了才意识到,读书对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因为有了去年到今年对毛选的阅读和思考,才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面这些东西的产生,所以读书,读好书是不会辜负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