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忆,如同藏在树枝上的小鸟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自己跳出来,比如,关于林染的回忆。
十月二十三日,知道大诗人林染到敦煌来了。
且在敦煌市图书馆有一场诗歌讲座。
我正好上班,很遗憾的错过了机会。
于是,由此就想起了一段遥远的往事。
那个时候,我十六七岁,风华正茂,还爱写诗。当时,我正在酒泉师范读书,曾经自发参加了一诗社,跟着一帮子学姐写诗。那个时候,极其单纯,也没有什么阅历,读书也少,全凭热情来写。
优秀的诗歌散文,还会出油印的小册子。
当时,诗社的社长是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能说会道的小伙子。他组织能力很强,时不时会请一些名人来讲课。在我们读书的第二年吧,他还专门邀请诗人林染来我们学校讲课。
我作为诗社的一员,怀着极大的兴致去听。
那个时候,林染在甘肃就很有名了。他当时是《阳关》杂志的编辑。他的诗,在我们的一些诗歌朗诵会中是保留节目。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心仪的名人。
在学校的阶梯教室,看到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大诗人,只是一个看起来及其普通的小老头。我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这得怪我,我总是会把诗人和刘德华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的掌声中,讲座结束。他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骑着自行车走了。
至于,那场讲座,他到底讲了什么,我早已忘记了,只记得自己拍红的手掌。
但是,还是喜欢读他的诗。一旦读他的诗,他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又高大了起来。
这可能就是文字的力量,是诗的力量。
在文学圈混了这么多年,参加的活动多,见到的名人也多。
但,这是我唯一一次见林染老师。
春去秋来,流年似水。一晃,林染老师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好不容易来敦煌,又错过了。觉得十分遗憾。
于是,就询问去了的朋友,林染老师都讲了啥?朋友说,就是讲了他自己的经历,还讲要想诗歌写的好,就要多读书,要坚持,诗歌语言还要陌生化,即要写出新鲜感等等。
听了朋友的一番言语 ,也算暂解饥渴,也算聊以慰藉。
林染老师最有名的诗集是《林染抒情诗选》《敦煌的月光》《斑头雁向敦煌飞来》等等。
他祖籍河北深州,1947年3月出生于河南汝南。原名,赵树森。毕业于兰州第十六中学。是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他不但写诗,还是古钱币,古铜镜专家。
长年居住在酒泉,就是那座一开窗户就能看到长年积雪的祁连山的城市。
今年的三月三,敦煌第三届诗会上《飞天》杂志社的主编马青山,在讲到飞天杂志的历史时,还提到了诗人林染。
在年少的我的心中,他当时是男神一般的存在。虽仅仅见过一面,但他的大名确实如雷贯耳。
也看过他写的不少诗歌与散文。很多年了,
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
为了人生的一点微光,你得走到那最黑暗的地方去。
这话很绕,也富有哲理,不经历人生的风雨,你还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