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我们可能陡然间听起来会感觉很陌生,但是我们多数人一定在网上看到经常流传的这样一句话:他人即地狱。再加上之前有部很火的韩剧与其同名,收视可观,进一步使这句话成为我们在现实中遇见坏人为非作歹,伤害无辜时,共情的发出的口头禅,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呢?
首先,此句话出自萨特的代表戏剧:《禁闭》。我们在了解这部作品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大环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我们知道战后最容易滋生的一种心理就是空虚。扛起枪炮打击敌人,为的是保护国家和自己的同胞,然而,因为战争而丧失生命的人却更多。这时候就会有人对世界产生怀疑,他们焦灼,寻找,迷茫,却一无所获。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流派:存在主义,萨特就是里面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次,对于存在主义,也就是思考“人”在世上存在的意义。他认为人既是“自在的存在”,主张世界荒谬,人生孤独;也是“自为的存在”,主张自由选择,不断选择;人处在世界中,遇到的常是障碍,限制和奴役,感受到的是反感,恶心和孤独。人是孤立无援的,只有靠自己才能解救。
《禁闭》这部戏剧看完后,身心震撼!全剧只有四个人物,除去一个不参与剧情的侍者外,其他三人不分主次,在情节和台词上平分秋色。报社男编辑加尔散生前是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同时也是一个沉溺酒色,折磨妻子的虐待狂。邮政局女职员伊内丝生前是一个同性恋者,心理变态,唆使自己的表嫂抛弃丈夫,致使表哥惨遭车祸身亡。贵妇艾斯黛尔为了掩饰自己的色情狂的身份和杀死私生儿女的罪责,诡称自己是一个为了年老的丈夫白白断送了青春的贞洁女子。他们三人,先后投入地狱,但却彼此隐瞒,争风吃醋,嫉妒挑拨,互相猜忌,死性不改,形成一个畸形的三角关系:加尔散喜欢伊内丝,伊内丝是个女同性恋,所以她喜欢的是贵妇艾斯黛尔,而艾斯黛尔却是妥妥的钟情男色,喜欢加尔散。三人之间水火不容。于是,“他人就是地狱”就成了萨特的至理名言。
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如果自己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即倘若自己恶化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其次,如果自己不能正确的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自己的地狱,凡是追求他人对自己赞美的人,必定陷入精神困苦之中;最后如果自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是自己的地狱。我们往往一味的寻找他人的错误,少有自省自察,自己落入自设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禁闭》中的三位主角,共同来到了地狱,“相逢即是缘,都是自己人”。都是一伙杀人犯,都是地狱里的罪人。萨特通过三个已死的“死活人”,正是要点醒许多在世的“活死人”来认识这个道理。
现如今总是有人说能者多劳,吃亏是福,凭什么呢?多劳有酬吗?吃亏又福气在哪?我们身处在一段高于甚至是掌控自己的环境中,第一件事往往不是挣脱,而是接受。被上司打压,我们得照顾大局,甘心挨骂;业绩不高,我们得牺牲睡眠,彻夜劳作,抵消心理负担;亲密关系中,我们得经常妥协认错,爱人是风刮来的,一顿埋怨可能就飞走了。我们在很多场合中毫无察觉的扮演者被剥削者。长此以往,自然认为他人就是地狱。却没有想过,正是我们消费这种心理,他们才得以贩卖辱骂,以此来达到生意兴隆的目的。
男人哭了,没有担当;女生穿少了,就是暴露狂;被性侵猥亵,是被承认姿色尚可,被讽刺挖苦,是为了让你追求更好的自我。歪理横行,群魔乱舞。北大女大学生包丽被男朋友辱骂嫌弃不是处女,一无是处,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爱是包容和接受,不是那些PUA男性理所当然的把女性当做一种商品,我爱你,所以你得为我减肥健身,为我做饭洗衣,为我死心塌地,为我做牛做马。
人活一世,我们不是黏糊糊,软塌塌的章鱼,也不是黑漆漆,雾茫茫的沼泽。我辈自是能人,有“砸碎精神地狱”,“冲破灵魂牢笼”,“解救虚无自我”的决心。他人即地狱,自有地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