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79条——教育和自我教育。
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我一直践行的一条原则。
道德准则,只有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给学生自我教育要比安排他怎样度过星期天困难得多,要比抓住他的手不放,直到他走出校门,一下子被摆脱了各种校规和限制的自由空气陶醉得不知所措,你要困难喝复杂得多。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上述这些困难的问题。
劳动纪律、作息制度、锻炼身体、增强健康,这些都是精神生活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的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学生集体中的相互关系的全部方式都在灌输这样的思想:谁也不强迫你劳动。每个人凭自己的良心工作。没有人去向哪一个少年提醒说,他的劳动时刻都是同学们能够看见的,因为她本人也能感觉到这一点。只有在少年时代懂得珍惜时间,体验过能够强制自己按预定计划进行工作的自豪感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善于利用空闲的时间。
少年们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不会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我们开辟了一个“思考之室”,在那里收集了几百种最富有智慧的、最美好的书。在这个思考之室里,我们有一个书橱里放的是名人传记。这一类书是青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他的个性就没有了核心,而理想的东西是最鲜明地反映和记录在书籍里的。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
教师要研究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主要的是,要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激发他们求知的欢乐感。我们认为,如果学生还没有入迷地开始阅读科学书籍,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蹊径。当学生在阅览室里读过几本书后,当他体验到认识的欢乐感以后,他才会把书借回去独立阅读。
我想再指出一个能鲜明地表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精神生活领域。这就是让少年去关心别人,要他在某件事情中把自己的劳动、智慧、意志和技巧的一部分贡献给别人。我深信,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把这种愿望当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只有当一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在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中实现自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