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苗之君,因阅读写作,正在重养自己的路上。感谢来到这里,希望你能带走一点启发。
如果你问我生气有多恐怖,我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楼上那一家子,经常半夜打架吼叫尖叫,有时是夫妻两人打,有时是母女两人打,时不时伴随着他们家里养的那条狗的“汪汪汪”的嘶吼,楼下的我睡梦中就会被吵醒,真担心他们会扔一个人下去。
此刻,楼上这家孩子(估计中学生)正在情绪失控的尖叫嘶吼,也让我反思未来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至少,吼叫、生气只会变本加厉、火上浇油……
如果你再问我生气后谁最受伤,那不用说,肯定是生气的人啊。因为说的就是我,你气的肝肠寸断,此恨绵绵无绝期,气你的人倒像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再补刀一句“我哪里做的不对,干嘛生气?”直接被哽的无言以对,内伤又加重一层。
像我们做父母的辅导孩子作业也是气的肝疼,有时候气到不行还有生命危险,像之前新闻中安徽合肥一宝妈,凌晨四点半辅导孩子做作业,被气到崩溃,先后对孩子和自己发火,早上六点因气血攻心离世了。
所以你看,无论从解决问题本身和自己身体健康方面,生气都只能给你拖后腿,对你半点好处都没有。可明明知道这些道理,我们还是做不到,也确实不容易做到,但也正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才显得对我们尤其的重要,和必须要去面对的症结。譬如你可以试试冯唐说的这个方法,谈到他从麦肯锡、华润、再到中信,这一路职场之路走过来的情绪管理方法。
“在每一个不舒服、很生气的时候,跳出自我,把你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成人类中的另一个他人。你看一看、想一想、观察一下,这货到底怎么了?这个称为“我”的东西,他感受到了什么,他为什么很难受?我们可以从任何一刻开始觉察,觉察“我”这个货到底怎么了。不要把我不舒服当成天经地义,不要把难受当回事,珍惜这些不舒服和难受,静静地看看,“我”这个东西到底发生了什么。”
乍一听,这也不是什么新的方法,觉察,跳出画中看画,都是让我们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实。你在局中,你在愤怒中,容易看不清真实情况,容易被冲动战胜理智,失去判断力和思考力,容易做出冲动且后悔的举动。
反之,你脱离,你冷静,你先不要说话,你先不要行动,就呆在原地不要动,让脑袋放空一阵,深呼吸,仍由情绪穿过你的脑海,穿过你的心房,闭上眼睛,闭上嘴巴,不去阻止,不去抵抗,坦诚接受它的存在。待情绪的风暴过去,你再以旁人的角度去像电影那样,回放发生的片段,会比之前多一点理性和宽容,也许事情就不会恶化成事件。
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深呼吸6秒可使肾上腺激素下降50%,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会议冲突时会突然离席喝茶,
《孙子兵法》也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怒,你就败了;
怒,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