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IP营打卡36天,字1392,累计53583。(10.1日更第一天)
早上九点多,我推着购菜小推车,到菜市场外的小摊转了一圈,还没有进入菜市场,小车就被我装满了。买了一些蔬菜,又去一个土特产店买了一只鸭子。
对于买菜,我有几点感受。一是,我老公及其家人出门买菜,总是左手空空,右手空空,有时是买回的菜,七零八落,不知道怎么搭配。最后,选择了最简单、最日常的搭配方式,很容易就把一种菜吃腻味了。
我买菜的区别在于,买菜之前,都会想好,这个菜回家怎么做。买了几样之后,还要平衡蔬菜、肉类是否都齐全了菜回家,回家就安排这个菜怎么吃,我买了什么什么配菜。这样,我买回来的菜,就能变出平常不一样的味道来。
二是关于最近的物价。大家都说今年的蔬菜很贵。我买了传说中十元钱一斤的花菜,但价钱是5元。之前问过一次的油菜,12元,今天是4元钱一斤的。抖音上说今年的豌豆尖12元一斤,我以为是真的蔬菜很贵。可回头想去,去年自己也曾买过10元钱一斤的豌豆尖。
可能很多人,还是去关注了当前,忽略了真正的过去。而是更多的受到舆论的导向。同时,蔬菜在正季与反季的时候,价格相差也是很大的。这么说,正是因为油菜在经过并不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就从12元下降到了4元。
所以,掌握市场信息,不能仅靠别人的引导,或者说,任何事物的客观规律,都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我的思考。那天有位同事问我,看完《人生海海》是什么感受。我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但总之是记得这么一个故事,比记路遥的《人生》会更深刻一些。
我总结,大概因为这本书,都是每天中午看一点点,并不够全情的投入,于是感情上也没那么大的波动。所以,环境也会改变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认识,认识一个事物,是绝不能以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偏概全的。
还有卖鸭子的那家小店,生意还挺火爆的。有人问老板,是什么时候开的店?老板说,是今年大概5月。为什么生意火爆呢?这家店卖的,是现点杀的鸡鸭鱼鸽子等,还有土鸡蛋、面等。
当然,这样的店并不稀奇。稀奇就稀奇在,这家店的这些东西,都是从乡下收回来的。相比价格来说,这家店的东西贵了许多。比如我今天买的鸭子,平常自己去买,大概在13元左右一斤,自己宰杀、拔毛。今天的,20元一斤,店主宰杀后,手工拔毛,剁好。
若说单看价格,是很多人不舍得的。说说我为什么选择这家店。第一次,我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买了一只鸡,回家做了以后,大宝吃的很香。从鸡汤的成色可以看出,不说是纯土鸡,起码是非转农的那种。
从此,这家店便得了我这个顾客的心。看着这家店的生意火爆。我又想,不知道这家店何时会走向没落。现在是建立了顾客的信任,店家会不会一段时间以后,贪心不足,而改了最初的初衷?或者,虽然是认真的到乡下收货,但养殖户们看着销路不错,从根本上便开始作假,瞒过了这家店主的眼睛,最终坏了这家店的名声,走向没落呢?
上午逛街告一段落。下午和同事约好一起去逛街。商场逛了两层,终于有一件衣服是满意的。不过价格在2000+。真心不明白,经济如此下行的形势下,连房价都下降了,服装却总能一年比一年高。
当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的时候,恩格尔系数就越来越高了。当然,这个系数是与食物相关的,但大概也是人们投资固定资产的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就干脆把钱都用到日常消费上,满足自己短暂的愉悦感。
看完这件2000+的衣服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心思看其他衣服。直到遇到一件相差非常悬殊的衣服,一下觉得,没买那么贵得是值得的,毕竟便宜的可以买将近十件了。
这,不知道是不是穷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