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兮
柳兮:85年狮子座,一个儿子的妈妈,长居苏州,基督徒。
5月5日 星期六 天气阴有阵雨
朋友写作到了瓶颈期,陆陆续续在传统期刊发表后,最近再也写不出新作品。
她的梦想是出一本散文集,眼看着比她起步晚的朋友陆续出版散文集,而且上架后很快销售一空,她很沮丧,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写作天分,为什么别人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而她憋了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
听了她的苦恼,虽然是写作小白,我觉得成为一名作家,天分不是必要条件。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写作是一项苦差事,劳心劳力,只有坚持和勤奋才能成功。如果仅凭写作天分就能成为作家,那么这个世界会到处都是作家。 中国那么多高校中文系学生,成为作家的有几个?难道他们没天分? 作家沉香红只是高中毕业,前几年在国企拿着月薪2000的工资。她很喜欢写作,文章经常发表在公司内部网站。在公司她很不"合群",别人谈论化妆品、包包的时候,她在写作;别人逛购物网站,吃零食的时候,她也在写作,大家都觉得她孤傲,清冷,没有学历还想当作家,写的再多,能成为三毛吗?写作也要有天分的。
熟不知每个作家在写作初期都度过一段惨白的时光,都有遭受质疑的日子。21岁那年她独闯非洲,踏足三毛曾经流浪的地方,与猛兽为伍,与毒蛇擦肩,开叉车,卸重货,经生死。即使这样,业余时间她仍然坚持写作,非洲的工作经历成为她丰富的写作素材。两年后,她带着12万字稿件回国,出版《苍凉了绿》,被誉为"陕西三毛"。当初同事嘲笑她没有天分,不能成为三毛那样的人,现在却被誉为"陕西三毛",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智商都不相上下,只有少数人智力超群,天赋异禀。古今中外的作家,难道他们都有天分?不是的,他们能成为作家,更多的是热爱和勤奋。作家不是天生的,在成为作家之前,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医生......因为热爱写作,因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心中百转千回,暗流涌动,提笔就是感动别人的千言万语。毕淑敏在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医20年后才开始提笔写作,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就是她写作的素材。她写作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天分,而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写。在刚开始写作时还遭受周围人的质疑。
她说,我喜欢写作,我才拿起笔。 她为了写作,博览群书,为了成为专职作家,她在40岁考取中文系硕士,在46岁为了对人的内心过程进一步了解,又攻读了北师大博士。
当今社会有几个46岁女人还去读书?更何况是在民风保守的90年代?毕淑敏不是靠天分才成为作家的,著名作家严歌苓也一样。
她在成为作家之前是一名文艺兵,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为了她的创作"矿藏"。为了能更好的融会贯通中西文化,她还去学习了英语,进行双语创作。
勤奋读书,能更好的为写作服务。
上一代作家前辈如此勤奋努力,新一代的作家也一样。
你只看到畅销书作家的风光,却不知道别人沉淀了多少年才有厚积薄发的那一天。当年唐家三少在面对,如何保持天天更新那么多字的时候,轻描淡写的回答,欠银行几百万。在他妻子进产房的时候,他还在外面日更小说。掌阅、云起书院、晋江文学网等各大文学网站月收入百万的作家,在一次鲁迅文学院分享会上,他们才道出写字的辛苦。每天更新2-3万字,有时候卡文,感觉脑汁都快被榨干,于是不停的读书,从中找灵感。每天他们至少有四个小时在读别人的书,不然创作源泉很容易枯竭。别人逛街的时候,他们在写作;别人打游戏的时候,他们在写作;别人畅游世界的时候,他们在写作......人们只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熟不知背后他们付出多少艰辛!作家红娘子在没有写作之前是一名服务员,在酒店拿着微薄的月薪,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表姐辞职回家结婚时,还劝告她,好好存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回农村找个人结婚生娃过日子。甚至母亲打电话告诫她,好好做,将来做酒店经理,别做什么作家梦。她不认命,在上网的时候进入一个文学论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看别人的文章到自己写文章,从兼职到全职,每天写的昏天昏地。在深圳那间又脏又吵又阴暗的出租屋,她出版了多部畅销作品。
红娘子曾经分享说,在刚开始给杂志写稿的时候,稿子经常被拒,她不服输,继续写继续投,有一次,编辑说她的稿子可以用,但是要改。一个稿子改了七八次,从1800字改到了一万多字,改了18次,最后编辑被她的敬业精神折服,对她说:冲你这份精神,我用你的稿子!
因为勤奋,她才出版30多部书籍,多部书籍卖出影视版权,才有今天"惊悚女皇"的称呼。
你所看到的天分,就是孜孜不倦的勤奋。没有天分,也可以写作,也可以成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