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我家最初亲子共读的那些事,现在的我很难以接受。
那根本不叫亲子共读。分明就是我为了某种目的,对孩子的控制。
女儿还不到四岁的时候,我买回了一整套国学经典。开始了每天40分钟的共读时光。《易经》、《孝经》、《道德经》、《大学》等等,我们都读了十多遍。因为有很多生僻字,所以跟着录音指读。无疑这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枯燥的,但我们还是坚持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来看着孩子看别的小伙伴玩耍时渴望的小眼神。慢慢放纵了,两天读一次、一个星期读一次,最后不知道哪一天,忘记了这个事。
孩子特别喜欢我给她讲故事,我自己又不会编故事。那我们就开始读绘本。除了每周去图书馆提15本回来之外,我也开始了疯狂买书。每天十五六本的读,我的嗓子已经冒烟了,孩子还听不够。由于自己总把这看成一个任务,在她认识很多字的情况下,就要求他自己独立读。就这样读着读着,大家都没劲了。
对女儿目前的时间,我也非常困惑。每天从学校到家20:15,回到家喝水,上厕所,吃点水果逗妹妹玩一下,半个小时又过去了。要完成语文朗读作业,英语6到8个单词的记忆,数学电脑口算。根本没有时间阅读。也许我太重视孩子阅读这个事,阅读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我的心里,如果某一天没有读几页,我心里就异常难受。也曾经跟孩子爸爸商量,把孩子调到不上晚自习的班,但是爸爸说猛然的换同学跟老师对孩子不太好,到现在这个事一想起来都异常焦虑。好像孩子不读两页书,人生就完蛋了一样。
明知道不能在孩子身上使劲,要折腾就折腾自己。
可我还是止不住为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