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逻辑

包子,是我国最为普遍又普通的食物之一。据宋朝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南征孟获,大军准备渡过泸水时,突然有邪神出来捣乱。对付这种邪神,当时的办法,是以“蛮头”(南方部落首领的头)为祭品,祭祀有关方面的神仙。

也可能是诸葛亮慈悲为怀,也可能是没有那么多的“蛮头”供人上供,反正诸葛亮没用真“蛮头”。他命令手下,把牛羊猪肉剁碎,裹在揉好的面片里,再做成类似“蛮头”的“馒头”,以此代替真“蛮头”当供品。当然,这东西虽然像“蛮头”,叫“馒头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种所谓的“馒头”,分明就是包子。也就是说,包子这玩意儿,小名本来叫“馒头”。

历史唰唰唰地飞速发展。随着历史的“唰唰唰”,人们逐渐感到“馒头”“包子”不分家的重大缺陷。于是,慢慢地,大家开始把没馅的馒头叫做“馒头”,而把有馅的“馒头”,则改叫“包子”。

宋朝人陶毂写过一本叫做《清异录》的书,其中介绍了五代时一个叫张手美的商人。书中说,这位张老板在汴京的阊阖门外大道旁开了一家商铺,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供应不同的商品。其中有的节日,他便专卖“绿荷包子”。据说,这是“包子”一词最早见于历史的文字记载。

宋朝时不但诞生了“包子”这个词儿,包子这种食品也发展成了全民食品。虽然宋朝人有时还习惯性地把包子叫“馒头”,但不妨碍当时已经有了“梅花包”、“汤包”、“素包”、“豆包”等包子品种。

既然包子已经成了全民食品,那就说明宋朝人一定喜欢吃包子。甚至,连皇帝也不例外。宋仁宗过生日的时候,给大臣们赏赐包子,竟然是一项重大活动内容。

宋朝人不但喜欢吃包子,还有文化。所以,在大快朵颐、满嘴流油之后,他们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对包子赞美一番。陆游有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其实就是包子)是豌巢。”大英雄岳飞的孙子岳珂说得更明白:“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那意思是说,馅料精细、面皮白皙、质地软嫩、味道鲜美的“太学馒头”,即使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也能放口大嚼一番。

那么,什么是“太学馒头”?

前面说了,至少到宋朝的时候,已经“包子”是“包子”、“馒头”是“馒头”了。但人们还有时习惯性地把“包子”叫“馒头"。

北宋元丰初年的某一天,宋神宗突然神经发作,要到太学视察指导工作。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后,宋神宗又来到太学食堂,考察学生们的饮食情况。不知道为什么,皇帝总是和包子有缘。这一天,太学食堂正好吃的也是包子。宋神宗神情庄重地拿起一个包子尝了尝。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宋神宗对包子的味道赞不绝口,并意味深长、高瞻远瞩地概括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这包子吃的,不但吃出了美味,还吃出了政治,更吃出了包子历史上的第一品牌:“太学馒头”。由于这种包子是皇帝亲自吃过的、亲自夸过的,从此,名牌包子“太学馒头”,便远近闻名,声名大噪。

消费者络绎不绝,加盟商前仆后继。甚至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的五儿子最喜欢吃的,仍然是“太学馒头”,并时常以此招待王公大臣。只不过,由于这位五王爷相当于朝中一品大员,所以一些善于营销策划的人,就与时俱进地用“一品包子”取代了“太学馒头”这个品牌。

不过,论起吃包子的水准,古往今来“第一人”,当推大奸臣蔡京。

宋朝人周密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周密说:有位士人在京师买了一个女人做小妾。这位小妾的“求职表”中显示,她曾经是蔡京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厨师。有一天,这位士人想吃包子了,于是就让这位小妾包包子。没想到,小妾拒绝了这项工作任务,拒绝的理由是自己不会包包子。士人一听,又气又怪,问她说:“你既然是包子厨中的厨师,怎么能不会包包子呢?”小妾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是包子厨中的厨师不假,但按照分工,我在包子厨中只是专门负责切葱丝的。”我的个娘啊!无非是吃个包子而已,竟然细分出了这么多工种。由此可见,蔡京对包子的追求,已经到了多么高的境界。

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假如中国人有逻辑的话),包子吃到这个份上,吃的就不仅仅是包子了,还应该吃出文化来。果不其然!不管是菜、肉、海鲜、鸡蛋,一旦成了包子馅儿,那就不再是菜、肉、海鲜、鸡蛋了。它们都“在那一张皮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五味调和、五味共融,以异求同,和而不同。”而包子的这一特征,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包容精神。

现如今,无论我们吃的是开封灌汤包、广东奶皇包、江南小笼包、山东水煎包,还是鼎鼎大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除了吃出包子的味道,我们还总能吃出博大精深的中华包容文化,总能吃出优越的民族自豪感。嘴里塞着可口的包子,心中装着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前不久发生的关于包子的一件事,却狠狠地打了我们“包子文化”、包容文化的脸。

话说有位“好事之徒”,闲着没事到鼎鼎大名的狗不理包子店去体验。体验后的“体验”是:酱肉包太腻、猪肉包皮厚馅儿少,100块钱两屉有点贵。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狗不理"闻知此事,立即一改“狗不理”的传统,怒不可遏地发声明、提抗议,要求当事人和有关微博帐号道歉,并声称已经报警。

这就奇了怪了。包子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包容精神,经营包子的人奉行的当然也是“包子文化”。怎么一提点意见,就立马炸了营了呢?

不过,只要你品,你细品,就会品出这事并不奇怪。包子,既然能包容精华,当然也能藏污纳垢。甚至,包子文化大行其道的宋朝,不也有朱贵、张青、孙二娘经营的人肉包子吗?

包子光鲜亮丽的面皮里面,也可能包的是酸的、臭的、腐的、烂的馅儿。而这种馅儿的包子,是最怕“露馅儿”的。这是包子的“原罪”。所以,如果有人让它“露了馅儿”,暴露了它的“原罪",它怎么能不暴跳如雷?

因此说,包容精神是“包子文化”;“听到赞美就笑,听到批评就跳”,也是“包子文化”。把包子吃出文化,是包子的逻辑;包子怕“露馅儿”,同样也是包子的逻辑。

南宋时的皇帝宋宁宗得了病,病的名字叫淋病。巧了,请来治病的大夫,恰好叫孙琳。孙琳用大蒜泥做馅,豆豉做调料,包成包子,让宋宁宗日服三次。结果,三日刚满,宋宁宗的龙体便满血复活。

孙琳用包子治好了宋宁宗的淋病。但“包子”们不承认自己的馅儿不好、不允许别人说自己的馅儿不好、不研究如何改进馅儿的质量,却专心致志于褶的美丽、千方百计防“露馅儿”等等毛病,谁能治呢?用什么法子治呢?如果“包子”们的病不能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反而讳疾忌医,甚至充当“医闹″,那最后的结果,可能就真的成了名牌包子:“狗不理"!

这,当然也是包子的逻辑。

(来源: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