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这套小说十分的出名,但是它的写作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2007年冬天,J·K·罗琳正在努力的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但是她却陷入了创作瓶颈。因为前面六本书的成功,亿万粉丝对这最后一部书的结局,都抱有很大的期望,J·K·罗琳拥有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她家周围的环境有点吵闹,她越来越难以全神贯注的创作,完全不能像以前那样,可以不动声色的写完这最后一本书。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J·K·罗琳这是做了一个大手笔的动作,她包下了爱丁堡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套房,最终在这里顺利完成了最后一本书的创作,让《哈利·波特》完美收官。
为什么J·K·罗琳住在五星级酒店就能顺利完成创作呢?因为她在这里能进行深度工作,把她的每一分脑力都进行有效使用。
“深度工作”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在他的著作《深度工作》中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需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长期专注的活动,把自己的每一分脑力都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认知。这在网络发达的现在,更是显得难能可贵。只要遵守深入工作、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的四个原则,谁都可以达到深入工作状态。
千万不要觉得“深度工作”概念邪乎,其实像比尔·盖茨、马克·吐温、查尔斯·达尔文,还有上面的J·K·罗琳等很多名人,不管是企业家、作家,还是生物学家、政治家等各个领域的翘楚,都在践行着深度工作。
提出这个概念的卡尔·纽波特博士,虽然是一个计算机博士,但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出版了很多关于如何在工作和学习领域成功的著作,这也是他在计算机之外研究的另一个领域。
他写这本《深度工作》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深度工作”这个不为人知的秘诀,它的作用,以及达到这种状态的方法。
深度工作的价值
卡尔·纽波特博士认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新世纪,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行业翘楚,需要有两个能力,一个是学习能力,一个是产出能力。前者让自己掌握技能,后者让自己转化能力,产出成果,成为行业内的精英。
而这两种能力都依赖于一个人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深度工作”的概念强调的是长时间的专注,只要这样,一个人才能靠它迅速掌握困难的东西,迅速产出。
不过,这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尤其是在现在网络发达,分散了人们注意力的时代,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无干扰,专注,对人们来说简直太难了。
头可断,手机不能没电,血可流,网络不能没有。
而且人们在这个焦躁的社会,因为静不下心,更容易去做一些肤浅的工作,所以会显得很忙,可是忙来忙去,还是在忙,忙的一团焦,最后能力还是没有什么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整天在加班,熬夜,最后还是不能升值,加薪的原因。因为他没有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
所以,深度工作的能力,在现在愈发显得稀缺,也因此显得愈发珍贵。谁拥有这种能力,谁就更有价值,在竞争中更有优势,更容易成功。
深度工作除了能够促进个人能力增长,带来物质上的收益之外,还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因为长期专注,人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带来一种满足感,那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享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就感。
因此,卡尔·纽波特博士说:
“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不论从何种角度审视”。
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
卡尔·纽波特苦口婆心的把深度工作的价值讲的那么重要,当然不是为了炫耀,他是让人们明白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书中给出了要达到深度工作所要遵守的四个准则。
一、深入工作
二、拥抱无聊
三、远离社交媒体
四、摒弃浮浅
首先,深入工作的重点是在于培养成高度专注的习惯。
不管你怎么安排你的工作时间,你的工作地点,你只要能保证无人打扰,能够长时间专注就可以了。学习也是如此。接下来就是把这个某一次的深度工作状态逐渐培养成习惯,长期保持。
为此,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大手笔、不独自工作、充分安逸这三个动作。
大手笔是指为了改变原来的不良状态,要有大气魄,肯投入一定的金钱和精力,做出改变,让自己不再拖延,而且这种投入也会给自己一种激励。
像J·K·罗琳住五星级酒店写作,就是这样的大手笔。
不独自工作,是指与人协作,交流,不过需要控制好这个度。但在我看来,不独自工作还有一种自律的帮助,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差的话,很容易拖延、懒散。
而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就不一样了,气氛就不一样,比如去图书馆去读书,上自习,会更有效率。
充分享受安逸,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专注。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人不能24小时都专注着,要工作,也要休息。人一次专注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制的,最多4个小时。
所以,达到这个极限后就要休息补充精力。这个过程就像充电一样,专注的时候电力用光了,休息的时候就是充电时间,充分享受安逸的时光,好为下次深度工作做准备。
拥抱无聊这个是指深度利用那些无聊的时间,不要老是去做那些能让你涣散注意力的事情,比如无节制的聊天,刷抖音。这个原则是为了让人不仅要在工作中形成深度的状态,生活中也是。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举了一个很有用的例子,这就是有成果的冥想,
这可是一个打发无聊时间的好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在你无聊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去思考一个目的性比较明确的问题。比如你在睡觉前,在洗澡的时候,可以去想想怎么为接下来的要写的文章列提纲,怎么为下周的演讲做准备,或者明天准备做什么事等等。
在无聊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可以大大提高做事效率。因为你在无聊时间思考之后,深度工作时就可以更专注的去执行。
当然,这样的冥想也不是天天做,一周能有个两三次就可以了。
远离社交媒体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我们每个人对此都深有体会。关掉手机,关掉网络,都是在深度工作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摒弃浮浅是指提前处理好浮浅工作,不让它影响到自己的深度工作。
一个人的工作内容,有深度工作,就有浮浅工作,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是深度工作。相比较后者,这些浮浅工作简单、琐碎、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量多啊,耗神啊,占用时间啊。一定量的浮浅工作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沉浸在浮浅工作出不来,那他就无法进行深度工作,因为他没有进行深度工作的条件。
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提前做出应对浮浅工作的准备,不影响深度工作的条件。
一天一般工作八个小时,深度工作最长是四个小时,也就是说,一个人有半天的时间处理浮浅工作,这个是很正常的工作节奏。问题是,很多人恰恰半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开会、打电话、见客户、出差等各种安排、意外,都占用了时间。
当大部分时间都被浮浅工作占用,哪里还有深度工作时间。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卡尔·纽波特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提前做好每天的工作计划、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变得不容易被联系到等方式。
就以变得不容易被联系到这个来说,不管是联系你的邮件还是电话,你忙的时候可以不接,不回,等你忙完眼前的事情,有时间之后,可以按照这些邮件和电话的重要程度依次回复,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工作的时间不被打乱。
虽然深度工作有很多好处,而且有原则可以遵循,但这也并不是说谁都能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从深度工作这个概念来说,这种工作方式甚至延伸到生活,上面四个原则中的第二、三两条,就是在生活中的原则。
要形成这种深度的生活、工作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改善原来的不良习惯,养成专注的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一旦做到了,他的人生将更加的精彩,美好。
因为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能力,深度工作下的长时间专注,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