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采访了一个同学,问起他最喜欢的歌时,他说金志文的《远走高飞》,原因是他经常在我们学校的广场听到这首歌。我决定去听听,结果这几天一个人在寝室就开始循环发这首歌。远走高飞的心境,一直有。算是在寝室宅了两天了,我也想用“发霉”描述我的状态,觉得还是很准确的。今天我“远走高飞”,要出门了,心情莫名是兴奋和紧张相伴。真的,我只要不太出门,就会对外界有些脱轨,这两天去食堂的路上,走得极其不自然,觉得自己和外界的真实环境太陌生,不知如何相处。
之前和我暑假时在上海认识的两个朋友联系,等会就会去她们学校。我昨晚查了百度地图,相距不是一般的远,“漫漫长路,地铁飞驰”。我的想法是带上书,在地铁上看书是我发现的一个既可以度过漫长时间又可以开始着手自己几年前买的新书的绝佳时候。当然,有很多时候,都落空了,要么是地铁里人多,没有座位,要么是我开始把注意力焦距于手机屏幕上,要么是不想看书的时候。
我们学校地处南京郊区,去趟城里会折腾一番。当我每次坐上地铁,也是我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的时刻,我会观察形形色色的过路人,有些匆匆忙忙,有些戴上耳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有些我是不会知道他们的想法的。就像他们不会知道我的想法一样。现在放的音乐是李荣浩的《我看着你的时候》,这首歌会是雨天听的好选择。哇,《Boston》前奏好喜欢。的确,我是喜欢听歌的人。如果有人开始拿听歌与其他事比较,让我选择,我会仔细想想的。
听说开心麻花电影《羞羞的铁拳》特别搞笑,我觉得这个电影名字好特别。很羡慕,羡慕勇气,敢于尝试,虽然我不懂这个名字,但是觉得很冒险,很敢。电影名字开始有突破,变得很特别。我是一个不太爱看电影的人。不知为何,每次从电影院看好电影后,心里的感触都是很浅的,意思是,虽然记着剧情,但是我惊讶于我内心的平静与空白,收获不大。应该是我还没遇见那个对的电影吧。于书,每看完一本,心里都是起伏的,开始思考,开始收获。喜欢看书,要看好书,会不一样。
昨晚我给我爸妈写了信,十一没回家的我,会想到“常回家看看”。妈妈说昨天给我寄了月饼和一些吃的,我开始烦躁了,并且把抱怨全部撒给她。我总是对爱的亲近的爸妈很严苛,表达内心的感受时会把最真实最无助最委屈最愤怒的部分抛给他们。对不起。每当我想到我爸妈不了解我的时候,我的心就沉了下去,开始转化为呐喊,开始渴求他们来了解我。年代的鸿沟,三观的不同,又或许不是这些。我很爱我爸妈,希望一切都很好,珍重。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吗。
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