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晚上急着要我接她的电话,因为我通常不会在下班时间接来访者电话的,所以她选择了先给我微信留言,强调了情况的紧急性。她说,因为孩子放学后一直在玩手机,直到她下班回家,她的作业都一动没动。妈妈隐忍着,没有发火。
晚饭后,原本以为知道自己行为不当的孩子会主动去写作业了,没想到她把碗一推,又坐在沙发上开始玩手机。这时妈妈控制不住了,冲孩子发了火,摔了她的手机。孩子哭着回到房间,用力关上了门,声称自己不活了。
妈妈又担心又后悔,敲门孩子也不给开。因此急着给我打电话,请求帮助。
我详细询问了孩子当下的状态,又指导做妈妈的真诚给孩子道了歉,隔着门缝和孩子做了沟通,直到孩子开了门,情绪稳定下来。
孩子开始写作业了,我要求妈妈去到另外一个房间,用语音给她做了将近半小时的咨询,也安抚了一下她的情绪。
以上的情形,在很多家庭当中都上演过吧?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多数父母都知道,愤怒只能表达出自己的无能。可是,除了愤怒之下打骂孩子、或者用其他方式惩罚孩子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建议,可以试试“自然后果”教育法。
任何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么改善我们的状态(正面后果),要么给生活增加困难(负面后果)。让自然后果生效,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父母们可以试着学会如何让自然的后果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强有力的促使他们自我学习与领悟的方式。
后果离不开因果关系。大多数父母认为,他们正在教自己的孩子了解因果关系,但他们的行为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果关系是宇宙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所有的行动都是相互依存的,每个行动都有原因,也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孩子没有学会自律的唯一原因是因果关系没有达到足够有效的配对,而这通常是父母的干扰引起的。
比如文章开始时的案例中,如果孩子一直玩手机而不写作业,后果就是她晚上可能要很晚睡觉,或者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如果孩子自己知道这样的后果,并且不愿意承担的话,她自己就会安排好时间去做作业了。
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往往不会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比如,为了避免被热水烫伤,我们通常自己把水给孩子倒好,晾凉了才给孩子喝。
其实后果可以让孩子自然地学到东西,前提是父母不过度保护孩子。我们完全可以退后一步,让孩子自动发展自律、自力更生和自行建立责任感。换言之,后果对孩子的行为天然具有决定作用,孩子会对后果作出本能的正确反应。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过分插手。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适当地干预,这意味着父母有必要帮助孩子尽力应对各种后果。父母有权预先警告孩子,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负面后果。
需要我们对后果加以干扰的唯一条件,就是存在真正的危险。比如孩子在一条交通繁忙的马路上奔跑,吞下了有毒的物质,或者以其他方式伤害自己或别人的时候。
尊重自然后果,孩子们就能明白,他们的每个行动都会唤起一定的反应。我们应该退后一步,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行为结果,帮助他们与世界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