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克里斯·皮尔逊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博士。他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动物史、情感史城市史等。最近,他推出了新作《狗狗都市观》,就是从动物——犬在城市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我们知道纽约、伦敦和巴黎是人类发展最文明的城市代表,在该书中,作者就为读者一起探索了该些城市中产阶级最为关心的五大狗狗问题,即流浪、咬人、受虐、思考以及排便,尝试理解中产阶级市民对此表现出的情感反应及其冲突、融合。矛盾冲突重新塑造了人犬关系,新确定的这种关系十分符合中产阶级的情感诉求。
其中,第一章开始就是讲述了关于流浪狗的问题。在19世纪,在伦敦、纽约和巴黎这些发达城市的街头,作为城镇残余代表的流浪狗,自然是成为了现代的、文明的欧洲以及北美城市的公敌,因为其会带来狂犬病、卫生和安全等问题。而富足的资产阶级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公共卫生生活空间,会将流浪狗的存在与xing工作者、体力劳动者、乞丐和小贩一样,视为成为富足城市生活的拦路虎,于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各种“反流浪狗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为现代都市人成为一个“狗狗都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有反对自然也有支持,如在纽约,因为在艾布纳柯蒂斯推行的捕杀犬只条例,最终导致了2610只狗惨死在1811年的夏天。于是在很多爱狗人士看法,这绝不是真正的狗狗都市的社会,于是反对的暴行的声音居高行下。也真是因为这些不和谐的城市冲突,使得捕捉以及收容措施得到了有力有效的发展,为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的可能。
接下来就举例了巴黎的流浪狗收容所,因为政府财政问题,导致奖励警察捕捉流浪犬的奖金减少,警察捕捉狗的积极性减低,于是这样的结果自然没有减少流浪狗的数量得到很好的成效。而纽约的流浪狗收容所,就从媒体人的视觉看到了那里的环境差的问题,意图逃脱的狗只被绳子弄得肿痛,而作者看来尽管这样的收容所有不好的,但也是成为了“哥谭市的慈善机构之一。”而接着说道伦敦浪狗收容之家。是的没说,是收容之家,有着家一样的人间温情,这样的温情体现在哪?这就体现在于其他城市收容所不同,伦敦的流浪狗临时之家是将自己打造成为汇聚对流浪狗的同情之心的灯塔。在这个富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机构,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义卖活动,可以使得狗只重生,很好地融合狗狗都市。但另外一方面,这个临时之家也会关押和处死犬只的,只不过这样的手段更为温和,有人性。首先他们会将捕捉回来的流浪狗先存14天,如没有人认领和义卖不出去,14天后被施行安乐死。
虽然伦敦收容狗只得临时之家也不是尽善尽美,但在那个19时代,这是一种新兴的狗狗都市观:对走失狗只的关爱,对街头流浪狗的厌恶。而流浪狗的消失方式也是必须符合中产阶级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情感标准。之后,作者也谈到了纯种狗和流浪狗的不同之处,因为纯种狗有着积极的品质,保持着于人类之间的亲密因此的人类的欢心,而没有驯化的,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就是不看好了,因此流浪狗被视为巴黎、纽约和伦敦这三座城市的“落后生物”。而有主人的宠物狗,与浪狗不同,在18世纪英国,人们对狗的同情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类德性情感的高度,因为宠物狗在各种狗只中最收人类喜爱的,因为得到主人的精心呵护,自然也是有养尊处优的态势。而在巴黎,就有了位于巴黎市郊的塞纳河畔阿涅勒宠物公募就是体现人类关切狗的真实见证。
来到第二章就是说到了咬人。作者从狗狗的历史发展观开始论述,谈到了人们对狗咬人,以及狂犬病的恐惧长达数百年,这构成了人类对这一疾病倍感焦虑的漫长历史。是的,狗之于人类最大的危害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等哺乳类肉食动物,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书中,也增加了艺术插画《在伦敦奔跑的一只疯狗》,就体现了人类对疯狗的恐惧。那么,在每一座城市的政府是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去力求缓解市民对狗咬人的焦虑情绪呢?并预防“狗咬人”的事故发生呢?那就是通过磨平狗牙,佩戴嘴套。如在伦敦,1839年颁布的《大都会警察法案》就是证明了支持佩戴嘴套,而反对狗嘴套的声音则表示“毁坏了狗的容貌且显得残忍无比。”之后,就谈到了巴斯德针对狂犬病研发的心治疗方法,为解决狂犬病难题提供了希望。
因为其对狂犬疫苗的贡献,他去世后其肖像登上了《小报》杂志封面。因此,在狗狗都市的的世界里,跨国接种巴斯德狂犬疫苗成为常态。正是巴氏疫苗在加上人类对犬只的监管,使得狗狗真正融合了狗狗都市之中。而即使如此,流浪狗的存在还是给当代都市出现了“危险又肮脏”的状态,于是留个人类的难题是:如何按照中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观点去处理流浪狗呢?这个问题就留在了第三章
第三章就是说到了受虐,这就呼应了上文流浪狗的部分,就谈到了纽约对待流浪狗的态度是非常激烈,在巴黎、纽约和伦敦这三座城市中,纽约反流浪狗运动的暴力事件中是最为激烈的,因此纽约的收容所是当时流浪狗的关键保护场所。接着也说到了在巴黎,人们会在收容所中扑杀流浪狗。这种扑杀方式是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绞刑——“吊死狗”,这是令人不安的,于是巴黎人需要更加有效的人道的扑杀方法。而在纽约,也是有人们会在收容所中扑杀流浪狗,他们的方式是利用“杀狗水箱”来溺杀狗。而在早期的伦敦,也是通过溺死和勒死犬只来进行扑杀的。面对人类的种种暴行,作者从具有情感的狗的角度入手,从而谈到了反对虐待的呼声很高,体现了作者追求的一种具有温情的狗狗都市,其中非常中肯的论调就是作者引用了达尔文的观点:对人的爱已成为狗的本能,几乎不容置疑。如达尔文还强调,狗狗舔人是它们表达爱意的湿润展现。
既然扑杀流浪狗,是人类进入狗狗都市的必经之路,那么有无一种温情的扑杀方式呢,答案是有的,首先公共卫生学家呼吁部分扑杀,接着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开始寻求人道屠宰方法,如伦敦和巴黎,就用了窒息无痛法。如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巴黎警方就用窒息法替代绞刑来人道扑杀流浪狗。这种人道的扑杀方式自然也推广到了美国纽约,最终使得这三座城市通过人道主义扑杀方式去清除那些不符合狗狗都市理念的犬中。
第四章开始就思考人狗如何在狗狗都市和谐共处,其中就举例警犬,在狗的发展史,如在二战之前,警犬只是短暂地融合狗狗都市,而到了二战之后才成为巴黎、纽约和伦敦三座城市的长期存在狗狗都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作者首先谈到了会思考的狗,是通过人的训练可以使得狗有思考能力的,被人类训练出来的警犬是会和寻血猎犬并肩侦查,因为警犬是警方和人类的好帮手,自然是值得推广“多用途警犬”的,而这里作者也联系介绍了警犬品种,和如何训练警犬“新兵”。当然,警犬的攻击性被人类训练得带有种族歧视的性质,使得出现了如美国的警犬袭击黑人事件,这也是引发人与狗相处的另一个命题。
第五章就谈到了狗狗的粪便问题,在二战之前,这种狗带来的排便并没有过多影响人类生活,而在二战之后,人类对肮脏、臭气和寄生虫的认知有所提高,就出现了对狗粪的厌恶。于是狗的排便问题也渐渐地取代了犬只流浪和咬人问题。当然,如果犬只保持干净卫生,不伤害公共卫生,中产阶级的感情,那它们就是能够成为巴黎、纽约和伦敦这些大都市受欢迎的对象。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阐明了狗咬人的焦虑,对收容所非人道捕捉、扑杀犬只以及实验用犬只的同情,对警犬的赞扬和担忧,对流浪狗的严格管制,乃至鼓励狗主人收拾宠物粪便等。这种喜与忧的关系就是狗狗文明都市里人犬关系,尽管这种喜与忧还是随着人类的发展持续下去的,但人与犬相处相信也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有人情味儿的,起码当下的发达的狗狗都市里,还是比较和谐的。
就拿我国而言,自从2021年5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遛狗栓绳、接种狂犬病疫苗等规定也被正式写入了法律。自然会尽可能减低狗咬人的情况的,在中国环境是可以尽可能实现人与犬和谐共处的关系的。而就拿广州而言,养犬有如下最新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广州,视为文明狗狗都市的典范。当然如今世界其他文明城市也是在处理人与犬共处的问题上是越来越文明的,在共同构建人犬和谐共存发展的环境做出最大的努力,让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个最理想的家园。
作者推出此书,不仅让读者可以了解到在过去,人类与犬的相处是怎样的,为我们人类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处理和谐的人犬关系上做出了借鉴和启发深思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