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那么几个热爱家乡的潮汕人,那么前阵子肯定看过他们集体转发的一篇推文,主要内容是:俺们大潮汕要出潮汕话电影了!
本身对于电影并没什么兴趣,也不是热爱家乡的人,但出于好奇和期待,我一直等着这部电影上映。好奇和期待的点在于:去看电影的会不会都是潮汕人、电影院里会不会全程充满“死爸仔”“哗扑”“物伊”之类的潮汕话……可以说,这种欢乐的氛围才是最吸引我的。
买了上映首日首场的票,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我包了整个场。
电影起名《爸,我一定行的》,简单粗暴又励志。
很可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并没有感受到事先预想的欢乐,反而有点尬,一是潮汕话也有不同口音,我是揭阳音,电影是汕头音,亲切中带点陌生;二是故事内核太简单,一个不爱读书的高中生如何逃课如何气他爸,主题没有很出彩。唯一成功的是,它让我产生了冲动——想打人的冲动。
先抛开故事不讲,罗列一下影片里的潮汕元素。
首先得提的毋庸置疑是潮汕话,这门号称最难学的方言让潮汕人为之骄傲,也成了潮汕人在外漂泊时能够“相认”的暗号。很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校长的潮普腔发言,正是这个片段让我在之前看了朋友圈疯转的预告推文后,对电影有了一点小期待(本来没有的)。
拍摄的地点在汕头,同属潮汕,揭汕在建筑、风俗上倒是没有太大差别。所以观影过程里,有些场景让我产生了在家的错觉,同样的三合院、四合院建筑群,镜头拉远,是一排排乌黑房顶,这种方方正正的房屋轮廓,是我这一辈以及我的祖辈们不可磨灭的记忆。(下一辈估计比较少人知道了)
主角外号369,这串数字在潮汕话里是带贬义的,意思是傻、笨,我家那边经常用369来骂人,大概是说那个人有毛病,想疯就疯。在粤语情景剧《72家房客》里,同样有编号369的警察,作为反面人物存在。而其他人物的名字,自然也有潮汕感觉。据说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但其中有一个滑头大叔,是著名的小品演员,曾承包了无数潮汕人的童年。
除了这些,一些潮汕习俗也有所体现,中秋拜“月娘”、拜老爷等。
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有高分评价,那么大概要归功于以上这些潮汕元素,让潮汕人(特别是汕头)拥有了一次在电影院集体狂欢的机会。除此之外,没有太大亮点。
回到故事本身,我给出的评价是三星半,内容平淡,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前半段有些地方为了搞笑用力过猛,最后为了宣扬潮汕人的团结和爱拼多出来的彩蛋部分太不真实,潮汕情怀加持多给半星。
如果要我说从中获得什么心得之类,估计是没有了。能说的就是见过很多父母跟儿女,像369跟父亲一样,因为不善表达而渐生隔阂;也见过不少如369一样让父母操碎心的孩子,少年辍学,最后碌碌无为埋没天才。不过我想,营销号应该可以拿两点写不少催泪的东西了,学不来学不来。
电影最后有一部分是导演和主演在讨论电影内容,他们自己说的:不太行。很客观的评价。
宣传铺天盖地,噱头造得很足,可惜只是一部看过即忘的下饭片,不过还是要给我潮汕打个call,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本土电影出来。作为古时的南蛮之地,现在的重男轻女代表地区,外界对潮汕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知道牛肉,知道胶己人,却搞不清潮汕跟汕头跟潮州有什么区别,嗯,作为揭阳人的我还经常被排除在潮汕之外,如果能有更好的潮汕电影,我还是愿意贡献一下票房,强行发扬一下潮汕文化的。
最后,包场挺爽的,就是蚊子多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