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文昭的节目,深受启发,所以写出来一些此时的心得,分享给有过一样想法的朋友。
节目中提到一本书,西洋军事史,作者富勒,他不仅是一个军事理论家、作家,他也在英国陆军服役,参加过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取终获得陆军少将军衔。同时他也是坦克战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最早意识到坦克这种新战争工具价值的人之一;同时他还是军用探照灯的发明者。
军事和历史现在也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有大批的粉丝,介绍这方面知识的文章和著作很多,虽然其中也不乏写得生动有趣的、也有真知灼见的,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读物要么知识不够完整、要么不够可靠。所以我建议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还是应该有点耐心读一两本经典著作,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知识框架,就像盖栋房子,地基结实了,结构端正、不歪了,再往上填别的东西这房子才会经久耐用。
读这部著作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地厘清不同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厘清不同层次的目标,说简单地就是养成战略思维的能力。再换句话说,战略思维只有当你的视野够宽、你视野中包括的目标够多、并且实现目标的路径够长的时候,才需要。如果你的人生计划永远只停留在未来一个月之内,脑子里装的事只有如何交上房租、如何挣够基本的生活费,那当然是不需要锻炼战略思维的
虽然我不会写作,但是多少学了些套路,理论说完就要例子支撑,比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个是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为人和智慧,算准了即使看出来诸葛亮的计谋也不会识破,他俩的关系已经到了共同体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司马懿,他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是他深知,以曹操的性格,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大敌牵制,司马懿也失去了核心作用,这种关系很微妙,所以司马懿放过了诸葛亮,也是保全了自己,才有了后来的司马家的辉煌。这就是战略思维,如果只看眼前的,或者压根就没有长远目标,那么也不会有大格局,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了。
生活中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是便宜就占,是荣誉就争,是好处就往前上,让孩子做一个精益的利己主义者。精明的本质是打交道不吃亏占便宜,久而久之大家对精明的你敬而远之,因为你总让别人吃亏,和你打交道没有意思,这样你会成为孤家寡人,最终自己吃亏,可见精明是一种战术思维。而同理心 合作共赢 舍己为人,都是战略思维,让你人生的道路更宽 更长。
很多事真的是 说不好,无法预判。但是你自己的大目标越早越好,越清晰越好,越努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