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极则愚。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穷哉。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力制智,智也。
智--智慧、智力、才智等等的解释都是可以成立和适用的,我们姑且不在这个文字的释意上过分纠结,不论它代表的是单一的词意还是多种的组合,智都是包含有知的意思在其中的。智极则愚,物极必反,不论从中国传统的周易五行文化还是现代普遍认知的相对论来理解都是很容易的。“智”发展到了极端的时候就变成了“愚”(这里的愚同开篇提到的“智”一样暂不在这里展开说明),圣明的人不会忧患智有所失,却会忧患“德”的有所缺失。虽为“智卷”开篇作者就给了一个明确的基调,“德”要重要于“智”。
才能的高低并不是“智”所决定的,而真正拥有“智”的人是不会轻易的显露出来自己的“智”。作者在这里给了自认为有“智”之人的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智者弗显”,这似乎与我们从小接受长辈的传统教育是不谋而合的,类似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的描述都是在表达“智”显给我们带来的不好后果。
所处的地位、位置越是尊贵、越是高,实际也就愈加的危险,有“智”的人是不会去做的。作者在这里给出了“智”者一个明确的做事的取舍,亦或是判定,鉴于个人生活、阅历的局限性,仅可理解前半句并深深认同,但实则无法苟同与后半句的“智者不就”。如果说智者不久居其上抑或是特殊的时期、环境中“智”者暂时不居其上我还是能够理解的。放下困惑,我们继续往下看去。
拥有大的“智”的人,知道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停下来,抑或就是审时度势、适可而止的意思吧。而仅仅具有小的“智”的人,就会穷其力的用智去谋划,而人的“智”终归是有穷尽的那个时候,但这时间的“道”却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智”如何能将一切都谋划的清楚,当你的“智”穷尽亦或是无法触及的时候,那么你谋划的一切也就将同时化为虚无。这是作者对“智”的高低而抛出的一个观点。
下面是“智”的具体应用了,通过你的“智”去谋划别人,你可以获得成功,但同时这个成功是不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的,最终你也会因为“智”而丧失掉你的成功。通过你的“智”去谋划自身的人谨慎的使用自己的“智”同时一直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最终也是要舍弃自己的“智”的。不停的去使用“智”去操控或操作事情,一旦有所缺失,考虑不周全,就会给你那些藏在深处的敌人一个反扑的绝佳的机会,因此要谨慎的使用你的“智”,这样才能够减少你自身的祸患。
当你没有足够的“智”而又谋求甚大的时候,必然会走向自我的毁灭;当你不停的使用你的“智”去谋求你想获得的东西时,往往你也是无法如愿以偿的。
卷尾作者给出了总结,对有智”的人我们说“智”,对“愚”的人我们只说“愚”,用“愚”去遮掩我们的“智”,用“智”的力量去控制我们的“智”,才是真正的拥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