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凉州城飘着柳絮,文庙广场的青砖缝里冒出几簇新绿。一位穿休闲装的中年男子坐在广场的折叠椅上,脚边的白色水杯静静伫立,远处的绿草地上,几朵鹅黄色的鸢尾花星星点点散落着。他捧着一本旧书,沉浸其中,连衣角被风吹得翻卷都浑然不觉。我和友友举着相机,迟迟按下不快门——怕惊了这帧春日里的静默读书图。

风从飞檐翘角的文庙掠过广场,挤过松针的间隙,吻过紫槐花的脸庞,最后轻轻落在读书人的书页上。几片淡紫色的花瓣恰好飘落在泛黄的纸页间,男子抬手拂花的动作,像是给文字别上一枚春天的书签。他腕间浅淡的墨痕尚未洗净,袖口翻卷处露出晒成麦色的小臂,让人无端想起古籍修复师指尖流淌的时光。
友友举着镜头对准鸢尾花,忽然低声说起往事:曾在新华书店遇见一位爱书的女子,说读书时能闻到文字的香气。此刻的文庙广场,似乎真有若有若无的清芬在流转——不是花香,而是西凉大地沉淀千年的墨韵书香。

“每本书都是等待开启的时光胶囊。” 不知何时,卖茶老人端着紫砂壶立在一旁,壶身上“读书有味”的刻痕已漫漶不清,却让我想起少年时在图书馆遇见的那本夹着泛黄书签的旧书,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陌生人与文字的私语。斜阳将读书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青砖上蜿蜒成河,仿佛书中的万千山水正顺着纸页流淌出来。
暮色渐浓时,男子合上书本站起身,动作里带着几分不舍。友友鼓起勇气轻声说:“您读得好入神。”他笑着望向满地鸢尾:“花儿开得越热闹,书里的山水就显得越清幽。” 可不是么,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座秘密花园,那里花香与墨香交织,时光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文庙的灯笼次第亮起,暖光映着飞檐下的铜铃。男子夹着书走向暮色,将广场留给陆续到来的广场舞队伍。他的运动鞋踏过落花铺就的小径,踩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是给这个春天谱写的尾奏。友友忽然指着相机屏幕轻呼:“你看这光!” 镜头里,夕阳正沿着书脊流淌,将纸页染成蜂蜜色,那捧着的哪里是书,分明是一罐封存多年的春日时光酿。
夜市的旧书摊前,我们翻到一本夹着干鸢尾的《城南旧事》。摊主说这是位常客去年留下的。指尖抚过花瓣上细密的纹路,忽然懂得:原来每个读书人都是时光的采蜜人,在字里行间采集光阴的芬芳,酿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归途经过广场,晚风翻动着石凳上无人认领的报纸。友友忽然指着飘落的花瓣:“你看,多像被风吹散的书页。” 是啊,在这个屏幕闪烁、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总有人愿意坐在春光里,用最古老的方式与文字相守。就像那些年复一年盛开的鸢尾,永远朝着阳光的方向,绽放属于自己的温柔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