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下午,龙岗区小学科学数字教育示范课展示活动在信义假日名城小学进行。龙岗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熊华老师,校领导及全区近五十名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陈佩坚老师展示的科学课以其巧妙的课堂构思,娴熟的ipad运用技巧,独特的人格魅力博得满堂喝彩。
iPad助力精彩课堂
下午两点半,陈佩坚老师的展示课在一楼报告厅准时开始。
这次展示课,陈老师选取了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一节来做为展示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感不强,月相的成因一直是小学科学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里的一块“硬骨头”。而陈佩坚老师却借助iPad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
课堂上,同学们用手电筒,乒乓球来模拟太阳和月球,开启iPad的拍照功能模拟并记录当月球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人观测到的现象,然后根据拍摄的照片整理总结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整个探究活动中,iPad拍照代替了传统的学生观察黑白球的方式,使得模拟实验过程更接近事实,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明显,实验结果更可信。在坐观课老师纷纷赞叹:有陈老师的精巧构思,加上ipad的助力,不要说“硬骨头”,就是“百炼钢”也能化为“绕指柔”!
探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熟练地运用iPad画图,拍照,整理实验结果并上传。到了汇报交流环节,表现更是精彩纷呈。
——“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得出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从无到有,从缺到圆”
——“我们小组观察到十五的月相并不是完全圆的,看来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真有其事”
……像这样的“金句”层出不穷。同学们重证据,讲事实,据理力争;课堂气氛民主,愉快,热烈,全方位地展现了信义学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的尾声,陈老师还推荐了一款名为“豪华月球”的APP。她带领学生运用这款软件,在ipad上输入任意时间,就能观察到当天的月相。数字科技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把探究从此刻扩展到了未来。
结束的时候,陈佩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你们是网络的“原住民”,是数字化的“先行军”;加上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唱响“强国曲”,实现“复兴梦”!语毕,全场掌声雷动。
专家点评引领方向
展示课结束后,龙岗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熊华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评课。
首先,熊老师对本节展示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她说:“这是一节精彩且优秀的课,合理且充分地运用了数字教育的优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堂值得全区老师思考和学习的课!”
接下来,针对《月相变化》这节课中的知识难点,熊老师利用图表的方式,亲自为老师们进行了剖析和讲解示范。
最后,熊华老师对信义小学科学科组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她说一节好课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是集体的智慧。而一位优秀的老师,又必能引领她所在的科组一起向前。一个人走路走得快,但一群人走路才能走得远。信义小学科学组老师们纷纷表示,在熊老师的引领下,他们科组必将朝着“又快又远”的目标迈进!
课后反思坚定信心
下午三点四十分,校领导及大部分听课老师离去。陈佩坚老师,熊华老师,信义小学科学组全体老师和附近兄弟学校的几位科学骨干教师继续留在报告厅,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课后反思活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陈佩坚老师说:“我觉得这节课,我还有好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接下来,大家针对教具的制作和改进,iPad的运用和注意事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想要上好一节高效,有趣的科学课,不仅要在改进传统的教具上花心思下功夫,更要改换僵化的教学思想,接纳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得教学手段能跟进时代,贴近学生。
陈老师表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把目标定在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人才上是不够的,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以培养出引领时代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为己任。而数字化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科组将继续在探究科学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数字教育手段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下午四点半左右,活动结束。熊华老师驾车离开信义假日名城小学。而对陈佩坚老师和信义小学科学组全体老师来说,他们才刚刚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深化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彰显数字教育的魅力,他们还要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