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力量》是我用时最长的一本书。2017年5月和作者取得联系,2024年1月才出版,用时6年零7个月。
编辑这份工作,和所有工作都一样,大多数工作内容都来自于领导的分配,真正自己有兴趣、有热情的工作,其实是少数。
即便我现在自己创业,做了一个小小的出版工作室,可以自己“当家做主”了,但选择的选题中,大部分仍是从市场前景考量的。
但总有一些时候,工作和兴趣、选题和热情,能够机缘巧合地结合在一起。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做过几百本书了,但这样的机会不超过5个。《微观经济学的力量》是其中一个。
我对经济学感兴趣,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入行最初,就跟着前辈做经管类的选题,慢慢也对这类内容有了兴趣。
最早对这本书感兴趣,还是在豆瓣上看到了原版的页面,下面的评论全是“如果是英文版,早就是世界性的教科书了”之类的内容,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买了一本原版书来看。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很好,写法也很特别。它和通常的教科书很不一样,所有经济学规律,包括那些公式是怎么来的,都从头讲起,这让我这种文科生也能看得明白逻辑;它和通常的“经济学通俗读物”也不一样,里面还是有很多公式,包括微积分,用作者的话说,你要有“高二以上的数学知识”才能完整理解。
所以,它是一本中间状态的书,是传统教科书的补充,能把很多知识点的逻辑从头讲解明白;也比通俗读物专业得多,不只是讲点故事,还讲解了很多模型和工具如何应用。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从逻辑上搞懂了“经济学规律为什么必然会应验”这件事,而这个逻辑,其实就是通俗读物和教科书公式之间缺失的内容,或者说是思想理念、数学模型、现实三者之间的重叠。
这本书让我非常兴奋的另外一点是,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而言,书中的数学计算非常详尽,如何从现实的案例抽象出经济学模型的步骤仔仔细细地讲述明白,把经济学模型应用于现实案例的计算也非常详尽,仔细阅读绝对能搞懂那些公式和模型的底层逻辑;对于我这种文科生、只有高中数学水平的人来说,还有一种读法是忽略所有的数学计算,仍然可以非常清晰地看懂其中的逻辑。
尤其是后半篇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部分,写得实在太精彩,和侦探小说一样好看,而且分析鞭辟入里,读完之后对于社会的理解绝对上两个层次。
所以,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尽管它不太可能畅销,但我还是很快就决定,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这是一个编辑的职业使命。
真的开始做这本书,却发现它比我做过的所有图书都更麻烦。
图书的版权引进,大多数都是通过熟练的版权代理公司进行,采用制式合同,修改几个细节就行了。普遍而言,合同商讨的流程三个月之内就能搞定。
但这本书光签约就谈了3年多,打破了我的职业生涯记录。
主要原因是这一次的版权授权和代理的链条比较长,以及版权方对于所有细节都非常仔细。
我先联系了神取道宏教授,他说外语版权属于出版社,于是我找了日本评论社;日本评论社有一家日本的版权代理,这家日本的代理又找了一家台湾的代理;这家台湾的代理在大陆有分支机构。
确定这本书版权的授权链条就用了半年,最终我们和这家代理进行对接。因为我们这家小公司当时刚刚成立不久,又花了好长时间提供关于我公司的资料,等到真正开始谈协议的时候,已经过了1年多。
协议细节的商谈又用了几个月,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确认,比如作者的“序”用不用,“致谢”用不用,书中作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图片能否授权,日本出版社排版制作的图表支付多少费用,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谈一次。
而每一个细节的协商,都需要在中日两国的版权链条中往返一遍,一道道转过去,再一道道转回来,修改一个细节都得一个月。
作为一本专业书,编校排的过程也很费事,但相比于签约过程,这部分对于我来说算是轻车熟路。只是因为内容专业,所以过程也比较漫长,再加上前两年疫情也有少许影响,所以导致现在才终于做出来。
2023年7月,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英文版《Mighty Microeconomics》,作者方也来催我们的进度,于是加紧速度在2024年的第一天把书送入了仓库。
在整个出版的过程中,非常感谢版权代理公司不厌其烦地在中间协调,感谢以陈雅静老师(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为主的翻译团队,以及焦振华老师的审校,他们提交的翻译文本非常专业而准确,令我们的编辑工作轻松了不少。感谢本书责编罗老师,及日语编辑侯女士、编辑付女士,为本书的出版铺平了道路。
也感谢斯坦福经济学教授保罗·米尔格拉姆、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清泷信宏、耶鲁经济学教授拉里·萨缪尔森、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朱·弗登伯格等人同意使用其推荐语。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米尔格拉姆说:
本书能带领读者踏上难忘的智慧之旅,帮助读者理解世界。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清泷信宏说:
本书是现代微观经济学最好的入门书之一。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拉里·萨缪尔森说:
从未学过经济学和一生致力于研究经济的人,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每个人,都能发现本书的价值。
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朱·弗登伯格说:
适合任何有兴趣了解微观经济学的人自学(以及经济学本科生)。
大阪大学教授安田洋佑说:
认真读完这本书,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就会超越一般的经济学家。
签约三年、编校三年,还赶上了疫情三年的这本书,中间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细节。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本好书,是我觉得对这个世界会产生些许正向影响的书,是可以传世的书。
如果编辑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列代表作的话,我会把这本书列入我的代表作——尽管我配不上它。
2024.3更新:
近期给国内高校的相关专业教授寄了很多本样书,收到了普遍的好评。林毅夫教授都买了一本。把其中一些反馈放在下面,供参考。
中南财经政法经济学副院长张鸿武:印刷很精美,内容很充实,阅读体验很不错。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烁:神取道宏教授的这本书是对市场上已有经济学教材和读物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祥:看到作者名字神取道宏,完全没想到就是大名鼎鼎的Kandori。真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完全放下了大佬的身段,甚至对于每个符号都愿意把知道的一切告诉学生。最近自己也在申报国家一流课程,跟Kandori这个比,完全拿不出手。
华东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张卫东:我长期从事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工作(36年),担任过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中级、高级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使用过多本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别具风采,主要有:一、内容选辑完整得当,旧理论与新动态兼顾,叙述简洁通俗有趣;二、将抽象的理论模型与鲜活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使微观理论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贯通了中高级的课程鸿沟。中级教程与高级教程向来因为具有不同的话语体系而使学生很难顺利地从中级进入到高级,本书则二者实现了无缝对接。例如一般均衡理论的介绍,既有中初级的原理内容,也有高级的模型证明与推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微观的理论与方法。鉴此,本书特别适合于经管类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一年级学习。我现在主要担任高级教程的教学工作,我会把此书推荐给本院相关老师参考,他们能用做教材,是最好的了。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俞炜华:我会在课程中放在推荐书目中,这书不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熊瑞祥:这本书的内容与形式都十分漂亮……我会向我班上的学生和我的同事诚挚地推荐这本书。
2024.6再更新:
上海财经大学 张杭辉教授:我一定会向读者推荐该书。广州的同事已在他朋友圈推荐该书了。
上海交大经济学院 陈宪教授:这是一本很有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胡博:我已把本书推荐给指导的学生。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薛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姚志勇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周申教授/ 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 宋林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韩立宁等教授把本书列为教学参考书/学生推荐读物。
武汉大学 孙君泽:我读完感觉写的和翻译的都很不错,里面很多新的案例很有意思,很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教材使用(我自己也从中深受启发,打算把这本书的部分内容融入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会推荐给我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们。
暨南大学 王彬副教授:看完了本书的第一部分:消费者和企业行为、一般均衡以及市场失灵,总体上本书在中级微观和高级微观之间做了很好的衔接,特别里面对一般均衡存在的证明以及两个福利经济学定理做了通俗的阐释,对宏观尤其友好……本书在论述市场失灵的时候,会特别指出科斯定理以及林达尔均衡为什么在现实中很难成立,这为本书的第二节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曹玉平教授:春节期间,看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神取道宏(Michihiro Kandori)撰写的《微观经济学的力量》,这其实是一本准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对价格理论、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进行了系统介绍,但竟然好看得停不下来,豆瓣上也是佳评如潮。我觉得这本书具有吸引人之处,至少在于以下几方面的独特性:首先,对每个微观经济理论背后的直觉、底层逻辑和数理推导给予了直达要害的贯通性介绍;其次,对模型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构建以及模型有何现实应用和深远启示进行了详细阐述;再次,注重经济学建模哲学和方法论的引申探讨,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阈下揭示微观经济思想的启示;最后,作者循循善诱,坚持每个知识点都从头讲起;在书中诸多地方不惜笔墨激励你继续读下去:他会告诉你,这个地方其实不难,不要望而生畏;这个地方其实并非那么显然,不要认为理所当然;这个地方有难度,但你搞明白以后就到了新的境界......在大师的笔下,高深的知识也如阳光般温暖!
ps:本书采用锁线装订方式,摘掉外封后会裸露书籍是正常现象。本装订方式不会产生任何质量问题,而且更牢固,还可让内文完全平展放置在桌面,阅读和笔记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