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讨论了一个问题:高考前一天,阿远的妈妈出了车祸,父亲重伤住院。亲戚,警察与朋友决定不告诉阿远,阿远考完之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非常生气。如果是你,你觉得应不应该告诉他?
班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不告诉。
他们觉得,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告诉阿远也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这样看来,不告诉似乎才是为了阿远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了一句真相:他们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她说的没错,旁观者永远不能理解当事人的真正心情,或许旁观者清,但是往往旁观者也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有一个朋友也曾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她中考那一年,外婆在她考前一周左右病重住院了。家里人觉得不能影响她考试,就什么也没告诉她。
然而等到她中考结束的那一天,她赶回家却是外婆的葬礼,外婆在她中考前一天过世了。
朋友后来告诉我,她可以理解家里人的做法,但是一辈子也不能原谅他们。他们打着为她好的旗号,剥夺了她与外婆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当面对别人的事情时,我们其实真的很容易站在道德与理智的高点上。
我们做出了教科书般标准的选择,甚至觉得别人应该感激我们,毕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但是当我们成为了主角,事情完全不一样。
比起见从小疼爱自己的外婆最后一面,什么中考高考,什么升职加薪,通通都不重要。即使什么都做不了,能陪着你就很好。
角度其实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如果说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角度大概就是转动的那只手,即使是一点点改变,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在做兼职老师之前,我听说隔壁机构的老师给学生报答案。当时我真的很嗤之以鼻,从心底里鄙夷这个老师,觉得她欠缺作为老师最基础的道德。
后来我当了晚托兼职老师以后,一个人带着八九个小孩,大多数都是不省心的。他们的作业很多,又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更别提有的孩子完全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意写任何的作业,真的是忙得焦头烂额。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理解隔壁的老师了。她一个人带着二十几个人的班级,个别学生要是不报答案的话,或许整个晚上都走不了。
并不是说我觉得报答案这种行为是对的,而是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意识到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很多时候其实真的对别人来说未免太苛刻了。
我们觉得老师就应该每道题都讲对,孩子就应该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最高的示范……
这些想法都是对的,但是我们都是生在江湖,常常身不由己。很多我们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觉得不能接受的事情,换个角度想一下,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有苦衷就可以去犯罪,去伤害他人,去要求别人的理解。我只是想说,下一次我们想要评判别人的时候,想要为他人做出选择的时候,或许可以尝试换一个角度,多一种思维,或许做出的选择更加的客观。
后来导师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其实是几年前的一个真实事件,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论,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我们导师说说站在孩子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能更希望不影响孩子的学业。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更愿意站在我的角度,站在阿远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毕竟,人生是他的,选择是我的。
无戒九十天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