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烂了为什么是黑色的呢?”
“因为它烂了呀。”
“我知道是烂了,那烂了为什么是黑色的呢?”
“因为它烂了呀!烂了么就是黑色的呀!”我老婆几乎要跳起来了,两个手使劲地挥舞,恨不得把我脑袋掰开来,在上面刻上“烂了就是黑色的”几个大字。
对于我而言,这样的问题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已,大家一起聊一聊探讨一下。就好比那些大哲学家在一起讨论人生哲理一样。而在老婆眼里,这种就是没有养分的问题,属于无聊的人在那瞎想,本身就是一个事实,不存在讨论的价值。
然而我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在寝室里面大家都很乐于讨论类似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雪花是六边形的,醋为什么是酸的等等。在我们理科男生的眼里,这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往往谁挑起这么一个话题,会吸引一寝室的人跟你来讨论,大家都会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其中还不乏一些胡编乱造者说出各种歪理,真是乐趣无穷啊!
我老婆是典型的文科女生,她不喜欢理科的东西,她喜欢探讨一些美的东西。比如美食,文学,好看的衣服。那是一个我不太熟悉的世界。
除了吃和美剧,其他好像很少能跟老婆在同一个世界里面似的。不过幸好,吃和美剧基本上就是我们业余生活的全部了,说出了还真有点不太好意思。
为了化解这样的尴尬场景,我曾经还认真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可能是功力还不够,看了之后似懂非懂,也没法好好应用,勉强用的时候也用得有点四不像,最终结果是从一个尴尬的局面陷入到另外一个尴尬局面。
那么该如何跟你最亲密的人有营养地交流呢?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以为越亲密的人越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难道是我们80后的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惯坏了?也许吧,但这又何尝不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呢。挚友也好,亲人也罢,相处久了,距离近了,仿佛对方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区,在这片区域里面我可以随意表达我自己。
这本是人的天性,既然是人的天性,我觉得就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引导自己的天性,让它顺着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向去发展。过年回老家,你逗邻居家小孩玩的时候,就不会是平时一本正经的表情。在公司上班,给领导汇报工作,肯定也不是逗小孩的那一副逗逼表情。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这个常识在遇到我们最亲密的人的时候,似乎就变了,变成了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这样有两种结果,要么针尖对锋芒,最终一拍两散;要么一方习惯了我行我素,另外一方一忍再忍,内心纠结,痛苦不堪。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工作中相信不少人见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人:平时开会、聊天的时候是那种凶神恶煞的讨人厌,然而一接到老婆或者老公的电话,立马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可爱。甚至让旁人觉得这人有点人格分裂。不可否认,这是他们的一种交流方式,就好比你对小孩逗逼,对老板一本正经一样。他们对自己的爱人就是这样腻歪得让你觉得一地鸡皮疙瘩而已。
过分的做作必然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一切能够顺其自然。现实中这种能够顺其自然的状态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那种结婚之后两人相濡以沫,和睦相处,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多半也就是在影视剧里面看到而已。所以古人发明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有人会说这样太假了。我觉得有一些假,不过也没那么假。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只能先装着去做,做着做着可能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我认为,按照古人的做法至少先保证了沟通的第一步,那就是相互尊重。很多时候,你觉得我是尊重对方,然而那仅仅是你觉得而已,在对方看来简直是要上房揭瓦了呀。我把老婆当成同寝室的哥们来讨论苹果烂掉的问题,在她看来明摆着就是对她的不尊重。她认为,这是本来就是一个无需深究的事实,烂了就黑了,这就是因果关系,这就是真理,你没事不多关心关心我,折腾这些简直就是无聊至极。所以说,尊重不是非要你有多大的动作,非要言谈举止都要一板一眼,而是要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上有一颗同理心,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跟对方交流。
在此基础之上,再慢慢磨合,彼此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秉性特征,彼此对对方的了解程度甚至都能超越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只有到这个时候,才会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一种行为习惯,达到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境界。这也许要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切忌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