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今天熙仔满8岁了!
想到昨天放学教他做题,我自己太累太忙,有点情绪,教他时没有耐心,把气撒在熙身上,好愧疚!他做题时没认真读题导致题目没做出来,可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我没有让他重读几次题目,拿到题就给他讲,他自己连题目意思都没弄懂,我讲的时候他也云里雾里,最后我讲得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反思自己批评自己!
该如何辅导孩子做题,我从几下几方面总结:
1、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你会动脑筋,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会动脑筋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多读题,“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例题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如果书上有原例题就更好,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3、关键点
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一到原题或编不到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关键条件,就容易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孩子逐渐大了以后,许多爬坡题自己无能为力,家长们千万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8岁是一个叛逆期的开始,我得好好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