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里看到一个美丽的女人发表自己美照并配小文,大意如下:“年过半百,独处是常态,不再和任何人交心了。不是因为挫折和成熟。是因为当你的智慧可以解决自己所有问题的时候,就不需要向外求助。自己可以理解自己,包容理解别人了。心态平和,也快乐了。这与年龄和经历都无关。只是和智慧有关。”
这看上去,好像是显得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智慧哈。因为能够理解自己,也懂得包容理解别人,本身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她又说能这样是与年龄和经历没有关系的,仅是智慧而已。还在小文后面感叹现在的年轻人都多有智慧,蛮是欣慰。
不探讨文字的逻辑。只说当下这种较普遍的心态。她说独处是常态,不再和任何人交心了。仅这句话就缺少了智慧的成份啊。是要完全封闭自己吗?是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才能说出如此弃世之语呢?大作家罗曼罗兰说“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后面又讲要凭自己的智慧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不再需要向外求助了。此话也没有体现智慧的内涵。意思是自助皆可,无需要他助。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呈现生态的平衡,万物的运转,是通过互助达到的,因而生成了完整的生物链。所有的环节谁也逃不脱,逃出去只有死路。
尽管互助也会死,死是必然结果,而互助是生的过程和方式,以使自己的生命在这条生生不息的生物链上延续绽放。
如果说这位女人的话里有智慧,那属于厌世的哲学,看破了一切,但心又不舍得离开这美丽的红尘。因为一张展示自己美丽尚在的照片占了更多位置。其实质是想表达,我一个人过得挺好。照片却又在说,年过半百依然年轻,依然可以爱。
这位女士的心态实质上是很多女人的缩影。想拥有爱,又不屑于爱。拥有爱是所有人的追求和渴望。但不屑于爱的人,就要分很多种情况了:
一是被爱伤害过,可能害得不浅,伤她的人如一叶障目,再也看不到有别于此的人;
二是将爱人理想化,总与现实不接轨,感觉失望至极,心怀公主梦,鄙视不符合理想的爱人;
三是自以为是的强势女人,在与爱相关的所有交流中都以自我为中心,而看不起所拥有的爱,但内心又渴望被人驾驭。
这些女人从恋爱到结婚都处于被动局面,她们对爱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以为男人应该是爱的主动方,他既然来追求我,就该懂得我,就该满足我的一切需要。
男人一时没懂她,或者不能满足需要时,就感觉非常受伤。弱小的女人会独自哭泣到天明;强势的女人会发起争执,使矛盾扩大,最后两败俱伤。
无论男女都渴望拥有爱,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才可能真正地拥有爱。
而不屑于爱的人不是不要爱,而是怕付出,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独处是简单的事,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没有技术含量。但相处就真地需要智慧,尤其是相处不累,相谈不烦,久处不厌,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爱的能力。
可能在生活中平平淡淡的确实也无须求助于人。进入中老年阶段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社交圈,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并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尽管不求助于人,还是可以有助于人的。而往往助人就是助己,会使全身心得到愉悦。
有了社交圈,交一两个朋友,或者继续跟老朋友来往,无须密切,保持联络,关注彼此,分享生活,一定会有收获的。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朋友圈也会不同。但相信自己只要用心,总能吸引到可以同频的人,相互欣赏,相互关爱。这份情不一定非得异性间吧,那真是太狭窄了。同性间的陪伴聊天交友的也是让人感到无比开心的。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在自己的小圈里混,学会爱人,关心人,才能收获真正的友情。如果一味只想索取,那真的只适合在家里圈养了。
不能让自己的世界太狭窄了,狭窄的连个陪你流泪、看你欢笑的人都没有,狭窄到你离开人世都变臭了也无人知晓,这就太悲催了。
独处很好,可观内在,可独神往,可自逍遥,但不易过久。
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你需要点智慧与他们相遇,或者说与他们相遇才能更体现出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