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穿过屏幕里的距离,去抱一抱好久没见的人。不用急着说近况,就把这一年的想念、没说出口的牵挂,都揉进这个迟到的拥抱里,让暖暖的月光作证,我们都在盼着下次见面。
“幸福之家”家庭微信群的提示音在深夜响起,是母亲发来的一段网络视频。封面是暖黄色的圆月,标题写着“中秋回家”。点开之后,画面里是一家人围坐的笑脸,满桌热气腾腾的菜肴,还有母亲那双始终张开、等待拥抱的手臂。
我反复看了三遍,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却不知该回复什么。点赞太轻,鲜花太虚,握手又太生分。最终,我只默默点下三个小小的“拥抱”表情——它像三枚苍白的代币,在数字世界里滚动,承载着我所有说不出口的思念。
家人们,我又欠你们一个拥抱了。
一个真实的、有温度的、能落在肩头的拥抱。
……
打开百度地图,输入老家地址。驾车导航显示,最节省时间的方案:6小时40分钟,457公里。
这个距离并不遥远,远的是生活的节奏、工作的牵绊,和那些一次次被推后的“下个假期再说”。
这个中秋,我还是回不去。
……
每次,我们总有太多熟练的“理由”:项目要赶工太忙了、孩子要补习太累了、假期人潮太汹涌……这些“借口”,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准话术。
白天总被琐事追着跑,总觉得“以后还有机会”,便把陪伴轻轻搁在一边。我们忙着赶工作进度,把回家吃顿热饭的时间一缩再缩;怕家长里短的唠叨费神,悄悄避开了和父母谈心的时刻;总说“等不忙了就陪你”,一次次推迟了和妻子逛街的约定;也在加班与会议的间隙,错过了孩子学会背诗、第一次骑单车的成长片段。
直到深夜独处,窗外的喧嚣褪去,心里才格外清醒。那些被我们“暂时放下”的陪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遗憾。望着空下来的房间,才后知后觉地轻声追问:明明一整天都被塞得满满当当,怎么就没匀出一点给最亲的人?那些溜走的时间,到底都去哪了?
也许我们太过沉迷于“向前奔跑”,追求升职加薪、学区房子、社会地位,却渐渐忘记:人生最珍贵的成就,不是站得多高、走得多远,而是无论何时回头,都有人张开双臂,说一句“回家就好”。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小时候背诵的诗句,直到离家后才懂得它的重量。
思念是无声的,却能在心底掀起海啸。
……
这个中秋,若你也能回家?
但愿“常回家看看”不只是一句歌词、一个愿望,而是化成寻常周末的一次动身、一次抵达。
但愿所有迟到的拥抱,都不会等得太久;所有期盼团圆的人,都不必等到白头。
……
这个中秋,若你也能踏上归途?
请替我,用力抱一抱那个等你的人。
告诉他们:“我回来了,这次不赶时间。”
因为有些爱,经不起太长的等待;有些拥抱,欠着欠着,就成了遗憾。
……
写完这些文字后,我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她说:“知道你忙,没事,我们都好。”
我答:“妈,下个周末我回家,想吃您做的回锅肉了。”
电话那头停顿了三秒,传来一声带笑的:“好,妈给你做。”
你看,幸福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从“下次再说”到“这就回来”,不过是一通电话的距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