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描绘了19世纪的巴黎都市的“社会之恶”和时代的“人性之恶”,勾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表现了纯粹的愿望、动人的忧郁与高贵的绝望。然而,“恶”并不是诗歌的完整体现,除了对“恶”的描写与揭露,诗人也在欣赏恶,从恶中发掘美的元素。本文将从诗歌的内容与时代背景出发,探讨《恶之花》中“恶”与“美”的内涵。
【关键词】恶之花,恶,美
一、“病城”之“恶”
19世纪的末期法国精神上的压抑与惶惑不安,生活上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聊,肉体上的欲望的沉沦,成为西方世界的普遍精神状态。当时的巴黎是一座贫富差距极大的“病城”。穷人在酒精中麻痹自我缓解痛苦,富人们寻欢作乐放逐灵魂,社会阶级矛盾大。波德莱尔是一个敢于描绘丑恶都市的浪荡才子。他童年丧父,母亲改嫁。他的继父一心想把他培养成官场中人,无视了他对文学的热爱。波德莱尔成年后,拒绝了继父的工作安排,带着父亲的遗产,独自过上了挥金如土的放荡生活。浪迹于颓废且堕落巴黎都市里,波德莱尔通过自己的观察与领悟,撰写出巴黎都市的“恶之花”,表达对正统的资产阶级生活与都市社会风气的轻蔑与反讽。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揭露了“病城”巴黎的社会之恶。在诗歌中,他描绘了肮脏阴郁的街道、想桅杆一样林立的钟楼和烟囱、江河般向天空奔涌的煤烟、弥漫的黄雾、爬满蛆虫的尸体、阴森的墓地和灰暗的城市风景。同时展现了很多底层人物的贫贱生活,例如衣衫褴褛的女乞丐,像梦游症患者的盲人、幽灵般踟蹰而行的老人、年老色衰的妓女、赌徒、骗子、小偷、凶手等。此外,也再现了由此衍生了社会罪恶现象,例如卖淫、偷情、背叛、谋杀等等。这些都是巴黎社会的真实写照,展现了罪恶之都里堕落、不堪、困苦的社会百态。
作为一个孤独、痛苦而又颓废、放荡的形象,诗人在被忧郁、贫困、疾病折磨着,过着堕落的生活,寻找着生存的意义。在《黄昏暮色》中,诗人以黄昏为时间分界点,都市的人们的日常作息由黄昏的到来改变。诗人将黄昏比作帮凶、大猛兽,黄昏是温暖的使者,是罪恶的起点,是邪恶之心的召唤者。人们期盼着黄昏的降临,因为黄昏之际表示一天劳动的结束,工人们在黄昏暮色的到来之后,便停掉手上的工作,不必再面对工作与繁忙生活的折磨,身心得以暂时地休息。而学者们在黄昏后,看到一天努力的成果,得以安抚酝酿斟酌学问后枯燥烦闷的灵魂。前两者是社会普通阶级日复一日的生活写照。后来诗人写黄昏之后,罪恶之神降临,诗人将邪恶的魔鬼比作商人,邪恶的魔鬼在空气里飞来飞去,像商人一样干扰着一切,用资本影响整个都市,不分昼夜,从不停息。这里体现了阶级的矛盾以及诗人对于部分资产阶级行为的讽刺。娼妓像“恶虫”一样在城市里四处窜动,污浊了这座城市。黄昏后,人们在剧院、赌场肆意玩闹,妓女、骗子、小偷马上也要加入这些邪恶的游戏,为获得他们觊觎已久的财富。诗人描绘了大量丑恶的意象,以及各种颓废、病态和荒诞的感觉,极力展现着都市的丑恶之态。在诗人的眼里,巴黎是座罪恶而堕落的城市,现代文明也只剩绝望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