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李冶:不舍爱与自由,以孤身入红尘的绝世才女!

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又称李季兰,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可在诗坛众星璀璨的大唐,能以“女诗人”之名占得一席之位,可见此女并不简单。

《唐才子传》记载:

幼聪慧,及长姿容美艳,神情萧散,

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如此盛赞,用当今的话来说便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尽管在那个“橙红色”的时代里,民风开放,文人之风盛行,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可个性坦荡,极富才情的女子在一个崇尚“女德”的时代,终究是极易引人非议的,易安如此,多年前的季兰亦是如此。

高仲武说李冶:

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

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

不拘泥传统女德,一生浪漫不羁。她是为爱而战,愈挫愈勇的小道姑;也是才情万丈,下笔入神的女诗豪;或自由浪漫,或风流放荡,亦或特立独行,她又何曾在意过,当她怀着对生活的敬意,对爱情的向往,一路写下生香活色的诗句时,便已经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季兰一生,虽处俗世之外,却几次三番以孤身入红尘,尽情尽性,不舍爱与自由。

幼有才气,意恐失行早年入道

季兰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生年不详,有记载的人生是从一首诗开始。

李家有女初长成,模样俊俏,聪慧伶俐,在当地人尽可知,据说季兰6岁便能作诗,兼通琴艺,小小年纪,便随着父亲多次参加名仕聚会,赢得不少赞誉。

才貌双全,只待成年许以才子,琴瑟和鸣的静好日子或许可期,殊不知,一场无比寻常的聚会,改变了这个才女的命运。

一个平常的晚上,夜色渐浓,明月当空,无比惬意,李父于庭院宴请友人,推杯换盏,笑语连连,热闹非凡。

六岁的季兰被父亲从院子里叫到酒桌上,指着花园里的蔷薇,让季兰作诗助兴,小季兰对此情形早已司空见惯,略思一阵,便缓缓吟出,结构规整,行文流畅,众人赞不绝口,可其父亲却暗暗皱下眉头。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

花架还没搭好,蔷薇的枝叶却已经肆意纵横了,看似寻常,可“架却”二字又同“嫁却”,小小年纪却有待嫁情绪,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

就因为这两句诗,彻底改变了季兰的人生轨迹。父亲以修身养性为名,在她未成年的时候就将她送去了浙江湖州的玉真观中,当了一名女道士。

孤灯佛卷,清心拂尘,作为当时的国教,其繁荣可想而知,远离尘世枷锁,小季兰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天性不仅未被禁锢,反而愈发张扬。

少女婀娜,情窦初开心投诗僧

季兰所在玉真观地处偏僻,还算比较清静。她在道观中除了读经以外,就是作诗、习字、弹琴,观主见她天资很高,对她悉心栽培,使其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诣极深。

还有 60%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2.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是枝裕和的片子,充满了克制与隐忍。那种温吞到极致的表达方式,却给人以异常沉重的无奈。 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高...
    王志荣_6602阅读 3,157评论 0 0
  • 未婚时,每见万家灯火都会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有一盏属于我的灯?可离婚后,再看万家灯火时百感交集,这灯火下又有多少的悲...
    游泳的紫菜鸟阅读 1,287评论 0 0
  • 老张喜欢大学,但他没有上过大学甚至可以说没有读过书,只是喜欢看大学里的孩子们。张太也喜欢大学,她一样也没有...
    Mr张好看阅读 4,268评论 5 15
  • 那日,她斜倚花锄暗洒红豆,望落红飞过,眼中是绵绵不绝的哀戚。 纳兰有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初见,...
    箫箫啊箫箫阅读 4,158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