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我设限才有可能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只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如果这时给跳蚤套一个玻璃罩,跳蚤就会撞在玻璃罩顶上。连续几次之后,跳蚤就降低了跳跃高度,最多只跳到罩顶处。继续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的跳跃高度也会越来越低。到了最后,人们拿掉了玻璃罩,但跳蚤却再也跳不高了。跳蚤本可以跳得很高,却被玻璃罩子消磨了斗志;就像许多能力不错的人,被无形的天花板束缚住了手脚,最后归于平庸。这就是“跳蚤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生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自我设限。

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翻译成白话就是认为自己做不来,选择直接放弃努力。自我设限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维护自己的价值感。自我限制的结果就是,你压根没有去尝试和努力,所以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自我设限和过度自我约束,是我们成长中最大的阻碍。我没有能力,没有资源,没有时间......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是自我设限的框框。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遇点到困难,就会选择退缩,还有一些人就喜欢待在舒适区,不敢去尝试和挑战未知的东西。最后就会像“跳蚤”一样,变得麻木和呆板。工作中也是这样,如果完不成任务时告诉自己“我只有这点能力”,达不到目标时安慰自己“我只能做到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就只能在一次次的自我设限中,断送自己的前途。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最大的遗憾就是自我否定。很多时候,最让我们后悔的事情并非失败,而是“你本可以”。《人生不设限》里有句话:“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生命没有极限,除非你自己设置。

自我设限和过度约束自我,能让人在心理上有所安慰。实质上,过度约束自我并非完全的逃避,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尽管已经尽力了,但仍然失败。这种直接的打击让人难以接受。因此,人们会找出各种理由,用消极的行为来缓解痛苦,失败之后,我们可以容易地找到借口安抚自己,心理上的自我设限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毫无疑问,想要成功,首先要解开心理上的自我约束。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和抗争,其实就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给自己判了监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著名的台词:“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当你觉得自己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觉得自己不行,神仙也无能为力。即便现阶段能力确实有限,但这正表明还有进步的空间,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不试一下,怎么知道结果呢?不妄自菲薄,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光。不自我设限,精彩才无限。

人生没有不可能,要有突破自己的勇气。小野在《改变力》里写道:请不要自我设限,真正好的人生态度,是现在就做,不等、不靠、不懒惰。人的一生,永远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如果停滞不前,给自己框定了界限,那当下就已经是你的终点。而选择挑战,就是选择不断试探自己最终的极限。当你努力去突破自己的瓶颈,所有的困难,都会变成你通往成功的跳板。有时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因为自己还是个新人,所以就不敢争取想要的机会。久而久之,但凡遇到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但凡遇到点机遇,都会被无情错失。有句话说的好:“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新鲜,有活力的,拥有着无限的可能。”一生不过三万天,一天不过24小时,一味地给自己设限,就注定画地为牢。不妨勇敢一点,大胆冲破禁锢自己的牢笼,打破那些“不可能”。当你突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没有不可能,要有突破限制的认知。自我设限是人心理上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所以,不要因为有了类似的想法就感到自卑,而是应该看开它,采用合理的调适方法,最终解开自我约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生活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在应该说‘我可以’的时候,却没有勇气说出来,另一个是我们在应该说‘我不行’的时候,却硬头皮说出来。”为了打破过度约束自我,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相信,只要全力以赴,总有一天能够成功。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找出自身的问题,用新的观念和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目标,用它驱动我们去克服困难,面对暂时失败的沮丧。同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分解可实现的小目标,可以逐渐得到积极反馈,这些成功的经验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可以说,目标引领是我们克服过度自我限制的关键。

抛弃那些“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来”的精神细菌。不轻易放弃,不轻易退缩,克服自我限制,不断自我超越,生活才会过得越来越丰盛,狭窄的人生才能越走越宽。拒绝自我设限,因为我们比想象中的自己更优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末和朋友去九眼桥赏夜景、吃饭, 路过酒吧林立的街道, 歌声婉转动人,时而浅吟低唱,时而高亢豪迈。 朋友说想去酒吧...
    行走dee鱼阅读 224评论 0 0
  •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
    35岁前阅读 487评论 0 1
  • 老子曰:“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意思是说最方正的事物,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形象,却是没有形状。 人应该突破种种限...
    谁家的小赌阅读 598评论 0 3
  • 文章开头,先跟各位读者说一声,本文以故事为主,构思过程中,朋友说道:是不是小时候读的故事太少了,现在要补回来?!哈...
    阡陌凉栀阅读 423评论 1 3
  • 东营市黄河口大讲堂,邀请我给市仲裁委领导干部讲课,题目是《从优秀到卓越》。 我在课堂上做了“鼓掌“的小游戏。 在一...
    山东田夫阅读 2,145评论 4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