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只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400倍的高度。如果这时给跳蚤套一个玻璃罩,跳蚤就会撞在玻璃罩顶上。连续几次之后,跳蚤就降低了跳跃高度,最多只跳到罩顶处。继续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的跳跃高度也会越来越低。到了最后,人们拿掉了玻璃罩,但跳蚤却再也跳不高了。跳蚤本可以跳得很高,却被玻璃罩子消磨了斗志;就像许多能力不错的人,被无形的天花板束缚住了手脚,最后归于平庸。这就是“跳蚤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生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自我设限。
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翻译成白话就是认为自己做不来,选择直接放弃努力。自我设限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维护自己的价值感。自我限制的结果就是,你压根没有去尝试和努力,所以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自我设限和过度自我约束,是我们成长中最大的阻碍。我没有能力,没有资源,没有时间......各种各样的理由,都是自我设限的框框。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遇点到困难,就会选择退缩,还有一些人就喜欢待在舒适区,不敢去尝试和挑战未知的东西。最后就会像“跳蚤”一样,变得麻木和呆板。工作中也是这样,如果完不成任务时告诉自己“我只有这点能力”,达不到目标时安慰自己“我只能做到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就只能在一次次的自我设限中,断送自己的前途。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最大的遗憾就是自我否定。很多时候,最让我们后悔的事情并非失败,而是“你本可以”。《人生不设限》里有句话:“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生命没有极限,除非你自己设置。
自我设限和过度约束自我,能让人在心理上有所安慰。实质上,过度约束自我并非完全的逃避,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尽管已经尽力了,但仍然失败。这种直接的打击让人难以接受。因此,人们会找出各种理由,用消极的行为来缓解痛苦,失败之后,我们可以容易地找到借口安抚自己,心理上的自我设限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毫无疑问,想要成功,首先要解开心理上的自我约束。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和抗争,其实就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给自己判了监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著名的台词:“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当你觉得自己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觉得自己不行,神仙也无能为力。即便现阶段能力确实有限,但这正表明还有进步的空间,还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不试一下,怎么知道结果呢?不妄自菲薄,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光。不自我设限,精彩才无限。
人生没有不可能,要有突破自己的勇气。小野在《改变力》里写道:请不要自我设限,真正好的人生态度,是现在就做,不等、不靠、不懒惰。人的一生,永远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气。如果停滞不前,给自己框定了界限,那当下就已经是你的终点。而选择挑战,就是选择不断试探自己最终的极限。当你努力去突破自己的瓶颈,所有的困难,都会变成你通往成功的跳板。有时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因为自己还是个新人,所以就不敢争取想要的机会。久而久之,但凡遇到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但凡遇到点机遇,都会被无情错失。有句话说的好:“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新鲜,有活力的,拥有着无限的可能。”一生不过三万天,一天不过24小时,一味地给自己设限,就注定画地为牢。不妨勇敢一点,大胆冲破禁锢自己的牢笼,打破那些“不可能”。当你突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人生没有不可能,要有突破限制的认知。自我设限是人心理上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所以,不要因为有了类似的想法就感到自卑,而是应该看开它,采用合理的调适方法,最终解开自我约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生活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在应该说‘我可以’的时候,却没有勇气说出来,另一个是我们在应该说‘我不行’的时候,却硬头皮说出来。”为了打破过度约束自我,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相信,只要全力以赴,总有一天能够成功。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找出自身的问题,用新的观念和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目标,用它驱动我们去克服困难,面对暂时失败的沮丧。同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分解可实现的小目标,可以逐渐得到积极反馈,这些成功的经验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可以说,目标引领是我们克服过度自我限制的关键。
抛弃那些“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来”的精神细菌。不轻易放弃,不轻易退缩,克服自我限制,不断自我超越,生活才会过得越来越丰盛,狭窄的人生才能越走越宽。拒绝自我设限,因为我们比想象中的自己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