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低配的生活》作者是雾满拦江,江湖人称老雾。他写作多年,是个畅销书作家,书涉及历史、财经、企业管理、心学等多个领域。现在还是个知名自媒体人,他的书友会社群人数众多。我是在罗辑思维推送里看到他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开始关注他的。关注了一个多月以后,正巧推出这本书,于是就买了。
罗胖对这本书有推荐语,说老雾讲的是现代版的王阳明心学。我对心学几乎一无所知,买过熊逸的《王阳明一切心法》,连塑封皮都还没拆。我对老雾的理解,就是正能量爆棚的超级特效大鸡汤。曾经有一度,成功学和鸡汤文泛滥而成为贬义词,但是还是有好的心灵鸡汤的。就如至理名言、人生感悟之类,大多是成功人士对自己思考所得做的总结和精炼,虽然有些已经被听得耳朵起茧,但有的却过于高深,不及那个层次是无法理解其涵义的。
这本书的书名出自老雾的一篇文章,但这篇文章好像并未收入书里。那篇文章讲的是知乎上有个女孩说,自己的父母在生活贫穷是却依然懂得追求生活品质,让女孩懂得了很多同龄人从来没有了解过的道理,使自己的人生格外精彩。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这本书要讲的其实是一种智识。所谓智识,是相对于愚昧和庸俗而言,更高等级的一种思维能力。比如相对于碌碌一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一种智识;对自私自利、言而无信来说,善待他人、讲究诚信就是一种智识,等等。
但是这本书里没有那么多传统美德的宣教,而多是通过很接地气的案例来解释、论证一个个智慧且实用的小窍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突破思维障碍的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情商是什么?就是部位别人的错误埋单;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但看各章的名称,貌似都是些浅显的谁都懂的道理,但看过你就会知道,里面的东西比想象的深得多。他是用非常白话的文字,在一语点醒梦中人。
比方说,里面有个故事,讲巴菲特给一群学生上课,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让他们投资给身边的同学,看看谁能得到最多同学的投资。结果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成绩最好的,不是打架最厉害的,也不是家里最有钱的,而是最稳重沉静、最守信用的。书中说道:“巴菲特的买卖朋友股份的游戏,其实每天都在进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别人看在眼里,感觉到你很可靠、可信,就会押注给你。”我们常常有一个误区,以为越有能力的人就越受欢迎,别人越愿意和这个人合作,其实不是的。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是能力,但我们对别人看重的却是人品。同样的道理,别人看我们也是看的人品,而不是看能力和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智慧!
类似的道理总共有34个,几乎个个都这么发人深省。
书中讲的东西,大多涉及人性、思维能力、金钱观、教养、为善等等,个人认为都是比较实用的道理,比平时听的那些道德宣教好多了。本想好好罗列一下所得,可是刚才重翻一遍书,发现好多东西在第一遍时并未全懂,第二遍时又有所得。想来还是先粗粗写个笔记,留待复读时再说吧。但其实这种讲人生哲理的书写读后感也有个难点,人生哲理可以被一层层归结到更高层次的“道”,理解了高层次的再看低层次的就会很乏味,就提不起兴趣去写。而理解的过程,也往往不是要记住这个道理怎么讲,而是直接用去实践。等到嵌入自己的言行时,才是真的领会了涵义,那时候也就没有再写一遍笔记的必要了。
这么一想的话,其实我自己写博文是没有必要像专栏作家那样死磕技法的,因为我的目的是整理思绪,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他们的目的是写给大众看的,写作是他们的生计。所以,可能以后的笔记会越来越随性,没有一定的格式,没有一定的文体。但最终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效果,就是看后面的要比前面的有进步。
讲到进步,这几天我似乎对“三省吾身”有了新的体会。老雾的文章讲到人性,经常会提到存在感、认同感。获取存在感真的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人性特点,我尝试感受自己获取存在感的情形,真是吓了一大跳!我跟同事聊天,有时候滔滔不绝,没完没了;新加的微信群,我总是想要讲点道理,以体现对如何成长深有研究;在博文和朋友圈里总忍不住要吹嘘自己,认为自己牛的不行;连新年计划都要反复阅读,想象完成它们时的愉悦心情。
人没有存在感是活不了的,但过度多了就肯定不是好事。“三省吾身”就是要反省自己。前几天看到有文章说,反省其实是人类特有的智慧能力。有人把李笑来提倡的元认知理解为反省,我觉得未为不可,那么冥想就是能锻炼到反省能力的了。反省确实很重要,没有反省的人生大多灰暗无趣。在这方面,我应该只是刚跨进门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