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员工关系工作者,这个工作属于人力资源模块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我的部分工作是与法律有所相关的———《劳动法》,也就是需要处理劳资纠纷,所以几乎每一个不了解的人对我就会有很深的误解和天然的偏见。就比如,几乎大部分人知道我是“HR里的法务”,一开口第一句都是在问我是不是学法律专业,并用一种“学法律的好厉害”这类崇拜的眼光期待着他们想要的答案。那架势就好像在说,你就应该是学法律的,而且每个学法律专业出来的人都应该是律师一样。然而,当我回应说,我不是法律专业的时候,你明显看得到对方眼里的光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眼中一种想要伪装心中不屑的闪烁,与此同时,伴随着的还有那些敷衍了事的客套话。
没人关心你做的好不好,没人想要问问你为什么这样选,没人真的想听你说点什么,没有人想要知道你到底是谁。他们想要听到的,只有他们想听的。你到底如何,你到底开心还是难过,其实真的不重要,也没人想知道。
这样的感受在这几天看的柴静编著的那本《看见》中感受的淋漓尽致。在讲述家庭暴力的章节中,柴静谈及法庭上家暴杀夫的她们是否陈述过家庭暴力的经历,她们的回答都是没有。不是不想说,是根本没人问,没人关心他们经历了什么。法官只关心杀人的这个结果,他只需要知道你怎么杀人,而不想知道你为什么杀人;他们只认定你是杀人狂魔,却从不知道你是如何一个魔鬼窟里爬出来的残败灵魂。更别说,你是恐惧,是悲伤,是无奈,还是隐忍,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客观结果下的“正确答案”。
看呐,这和我们当今“以结果为导向”的社会多么相似。高层只要他们想要的结果,至于你如何做到,你用了什么手段,你伤害了谁,这些真的通通不重要。如果没有结果,你付出的一切都叫“无用功”。我喜欢法律,它可以带给我清醒的头脑,让我明白是非,我讨厌法律,法律只看结果,它不管你恩怨纠葛和人间的无奈与沧桑。
我承认,我是双重人格,人前可以热情融化他人,人后却把自己冷冻结冰。就像有人形容我性格孤冷,还有人形容我热情似火;有人说我顽固执拗,有人说我待人真诚;有人说我少言寡语,置身事外,有人说我操心大姐,体贴备至;也有人说我,性情凉薄,生死不惧,当然也有人说我,传递的正能量的时候,把死了的心都能讲活。如果非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与世界的关系,那么,我想应该是格格不入,对,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我并非一直这样。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爱着这个世界,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爱的传递者,我相信每个人都值得被信任。可是,事实上,当我第一次看《琅琊榜》时听到那句“敌人永远没有背叛你的机会,而朋友有”的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泪如雨下,我突然之间,幡然醒悟,原来过往伤害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只有自己而已,因为我总是握着刀,塞到别人的手里,等着随时可能被一刀毙命。
我,见过人性至善的一面,见过人性最丑陋的瞬间;我,见过弱者苦苦挣扎却无能为力的无奈,见过强者被逼着停不下来的匍匐前进。
我,现在真的很讨厌这个世界。我突然知道自己为什么爱看《小王子》了。因为,我不愿成为那个不知为何的点灯人,我不愿困在自我权利的牢笼,我不愿每天用酒精麻痹自己,也不愿意像精算师一样计算自己的得失。我就想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活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怕。飞到哪里算哪里,飞到天涯,一定也能飞到海角。
这世间的沉沉浮浮,浮浮沉沉。我,不愿,不愿沉默悲凉,也不愿在沉默中尖叫怕,负隅顽抗。
算了吧,人生数载,讨厌这个世界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