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世间实相之根本力量,源于执取,根从贪嗔,谓之无明...
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我们通常以“无明业火”形容人的恼怒,其实就是形容人的无知,恐惧与忧虑往往源于不认知、不自知,若果人人都能通情达理,又何来争执,何来愤怒?
无明是注定的,因为偏见。人的世界观是在经验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验的左右,而经验,又是一个人认知事物、判别事物的基础。人生在世,所有关于爱恨情仇的事物都足以触动我们进入“无明”。因为即便是简单的事物判别也不可避免地有偏见存在,由此产生无明,又由无明,衍生命运,因为命运,往往是由偏见造成的。
电影《一念无明》英译名为Mad world,一个疯狂的世界,主人公阿东罹患躁郁症,父亲与弟弟的离去让他不得不肩负起照顾起同样病重的母亲,一次意外,母亲的生命就此终结,未婚妻的生活也因此深受牵连…当他由青山精神病院出来,与父亲住在同一屋檐下,面对世俗的偏见,两个对过去都深怀愧疚的男人,不得不负重前行…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影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并非是因为生活的不易,而是因为家庭的真实…因为不幸的家庭,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我生长于一个三口之家,父亲如同电影中的黄大海,不明白如何去做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自小排行老幺的他,缺乏主见,生性懦弱,不懂变通,可以说,他就像电影中的黄大海一样,对于一家之主的理解,可能就是每个月扔下两三千块,然后离开。每次面对父子之间的争执,他只会用一句因为自己要外出谋生,不在身边来搪塞,全然将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外判给母亲,或者在外十多年单身汉的生活和能力的限制,他真的不懂得如何去关心自己的家庭,分担妻子的烦恼,懦弱地逃避本应属于自己的责任…黄大海在电影里说,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外判给别人去处理,成为一个混蛋很简单,遇上该管不想管的事,不去管,不闻不问,然后再用十九个理由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就可以了…
母亲自小就被外婆严加管教,童年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待,可以说,家庭,从某种层度上对她而言就是一个牢笼,缺乏自由,缺少见识,文化基础薄弱的她或许生性愚钝,但心地善良,没有见识过多少人情世故的她在年逾三十之际终于决定嫁给父亲,一个虽然拍拖多年,但其实她并不了解的男人。
关于父亲,她曾对我说,如果她当年能够再多一点见识,多一些了解,她一定不会嫁给他。婚姻,在当时已快三十岁,而且没有多少本事的母亲来说,是逃离牢笼的唯一希望,恰巧,父亲的出现,给了她一线希望。
多年生活的奔波与不易,让母亲脾性喜怒无常,男人的无能与距离,让她一个本就没多少能力的弱女子肩负得太多太多…
我,一个家庭的独生子,从小到大,所有人知道我是独生子,都认为我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他们不知道,我的父亲在三十岁以前,连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有,糊里糊涂到了一个没亲没戚的城市,在母亲的逼迫下,才算找到了一份工作,正当母亲调动来到这座城市,四十岁的他,却又被迫下岗,没有主见的他,一辈子依赖他人给予机会才有工作,却又屡屡东家不打打西家,母亲说,她以前最怕的事情就是,哪天他又一声不吭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因为那很可能是他又把饭碗丢了。
自小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在一座没有亲戚的陌生城市成长,面对工作繁忙又喜怒无常的母亲,我从小就注定事事依靠自己,从我懂事开始,我人生中出现的所有带有重要选择的事件,都是伴随着争吵与无助,因为每次上至前途命运下至家长里短,中考、高考、选专业、工作、结婚…所有的一切,他们不但帮不上忙,而且总会以争吵结束,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家庭,一个缺席且不成熟的父亲,一个焦虑而无能为力的母亲,还有一个,独立,但是争执、愤怒的儿子。我记得我从小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母亲每次都当着众人的面理直气壮地说:不用理他,他自己来。其实,我也需要帮忙,至少,我希望你可以在知道自己为人父母失职的时候不需要来的那么理直气壮。
黄大海在医院的天台哭着对阿东说,我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好丈夫,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好父亲,我真的不懂,我以为自己做对了,谁知道还是错了…他做了很多事,往往适得其反,生活从来如此,片尾的他说,我们这种升斗市民,能做多少东西呢?又没什么文化,但是我知道,这个是我儿子,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外判给别人去做的…其实,每个承受原生家庭痛苦的人,谁人不希望那些失职的父母能够给他们一句交代?哪怕父子间再多的隔阂,一句坦诚,便能化解多少怨怼…
生活从来不易,一个普通的底层小家庭,我,父亲,母亲,一家人分隔三地,每个人都对现实有偏见和愤怒,却亦有苦衷与无奈,人想过得轻松很容易,不去理那些麻烦事就可以了,但是,家庭,总需要有人站出来承受生活的重量,电影的最后阿东对身边的父亲说,回去吧…回去面对现实,回去继续生活,就如电影散场后的我,亦希望当风浪来临,家庭,会是我最好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