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老太太,有的见面就聊家常,说哪个孙子又给了她多少钱,要求儿媳妇生几个孩子,儿子们对他好不好之类的;有的热衷跳广场舞;有的只知道围着灶台转。只要生了儿子她们就觉得一世无忧了,见识太少,才会要求太多。但是有一种老太太,见多识广,虽然上了年纪,却从不说小辈们给她多少钱,也不说儿子和儿媳妇的各种坏话,她们只说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做人,说话时严肃中带着厚厚的人情味,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她们的境界自然也是其他老太太比不上的。她们年轻的时候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不是说她们都什么都不懂。她们有的有文化,学富五车;有的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三观很正,教出来的孩子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她们将自己的家庭搞得红红火火,也不忘照顾身边比较贫穷的亲人。
搞不好自己的家庭的女人肯定不是好女人,只搞好自己家庭的女人不见得是好女人,但是在搞好自己家庭和工作,还能接济贫穷的亲人的女人一定是好女人。这种老太太恰恰属于最后一种,她们旺家庭,旺子孙。要说她们没脾气,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她们的脾气能用对地方。适当的发脾气使得丈夫欺压不住她们,孩子们犯了错也是害怕的,平时她们依然是个好母亲,好妻子。自然,一个家庭的氛围就变得和睦,家人们互相相处也比较温馨。这样就让孩子们非常尊敬她们,逢年过节都要去看她们,时间长了也会打个电话问候。都说好与好是互相换来的。她们对孩子们好,孩子们自然也对她们好。
我仔细观察过,大凡丈夫没有大毛病,娶对了妻子,日子便红红火火,一天比一天好。在一个家庭里,一个好妻子能顶得住几个好丈夫。总不能丈夫在外面玩命挣钱养家,妻子整天涂脂抹粉地败家吧。也不能妻子幸苦地经营家庭,丈夫整天吃喝嫖赌不顾家。一个好妻子遇到勤俭节约的丈夫,便能发挥出来。贤德也是需要发挥的。遇人不淑,自然发挥不出来。
娘家有一个姑姑,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得一个字。但是却比一些上过学的男人强很多。这强,不是说她干活多厉害。而是她对家庭、对亲人、对孩子的责任感。她是土改前一年出生的,自打出生就命运多舛,因为成分问题,小时候姑姑们经常被人欺负,别的姑姑都害怕被报复,挨打的时候要么不敢还手,要么就赶紧跑回家。那时候父亲还没出生,家里都是女娃,别人欺负的时候连奶奶都害怕。只有她不怕,别人抄家伙,她也抄家伙,要么铁锹,要么木棍,别人能打她也能打,有本事就来。她用她以牙还牙的方式让村里那些欺负她的人畏她三分。自然,往后的日子就要好过很多。
大姑姑是大姑父用一串菜换回去的。也许姑父没想到,自己的这串菜竟然花得那么值。大姑姑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刚去的时候家里穷的啥都没有,经过她们的不懈奋斗,现在房子车子存款都有,她家过的比那些当年欺负她嘲讽她的人好太多。姑姑虽不识字,但教育孩子有自己的话。比如:“人只能长两只手,吃饭干活就够了,不可长多余的手。”意思人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不能用多出来的手偷鸡摸狗,干见不得人的事。还比如“人不能做软菜,提起一串串,放下一堆堆。”就是说人活着要有志气,有骨气,有敢碰硬的精神,不可欺软怕硬。这样的话还有很多。想想大姑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还能用自己的话做家训,而且都是金句,也确实了不得。
我在乡村见到的农妇大都是躲在丈夫后面的,甚至吃饭都不敢上桌。她们认为让丈夫孩子先吃饭,自己最后吃,就是自己有德,是个好媳妇。但是大姑是上桌与家人们一块吃饭的妇女,在重男轻女严重的乡村,她从不把儿子们奉为神,养育就是养育,但绝不会小心翼翼地把饭端到儿子们面前让他们吃饭,要知道别的农村妇女,给丈夫端了饭还要给儿子端,儿子和丈夫的地位等同,都要小心伺候,好像一不小心自己就会被扫地出门,我想不通这是什么风俗。所以大姑的这种行为在我个人看来是很有进步精神的。在那种民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然懂礼貌、讲规矩。儿子们不会给女人摆谱。好的儿子一定有一个好的母亲,是母亲教会他,女人是很伟大,很了不起的,要尊重母亲,尊重女人。
作者:菲菲
编辑:匆匆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