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动力学认为行为的背后是心理愿望和生物内驱力的结果,是用来降低生物内在和外部世界的冲突的。行为主义则认为行为是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特定应激反应。
隋唐帝国形成的上限推到了北魏末年的六镇之乱,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作者又把重点放在了一个名词,即“城民”。讨论“城民”在北魏时期的身份变化,指出城民的身份由自由民且身负国家荣誉的军人在某个时期走向了贱民化,这种地位的逆转是北魏末年发生大规模混乱的关键,而在混乱爆发后,由贱民向自由民的恢复则可以看作是隋唐王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为支持隋唐王朝的形成的中坚力量,就是在北魏末年贱民化的“城民”。由于这些“城民”大多都是北族兵士,我们很容易被这一问题的种族色彩所迷惑,而看不到在这其中所包含的民众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在这样的一个互动过程中,由贵族、自由民结合而成的共同体是隋唐帝国得以建立的关键所在。
作者在自序当中也提到了“所关注的问题,虽然比较自然地集中于政治史,但并不是单纯探讨制度的严格,而是力图将政治作为参与国政的皇帝、官僚、贵族、军人的意志与行动的一种复合产物来理解。”而作者谷川先生的豪族共同体理论,就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提出来。北魏通过解散部落联盟,消除了内部威胁。西魏创建府兵制,打通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北周仿效周礼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了政权内部的等级秩序,为皇权的重新树立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不同视角看到相同问题也会找到彼此相反答案,任何组织理及国家想要长远发展,必然要解决内部矛盾及外矛盾,在不同时期找到合适方式。从五胡的分裂到隋唐的大一统,这些胡人君主不断扩大统治基础的过程。其实现代家族企业也可以学习拓跋氏和宇文氏的做法:第一就是像北魏离散部落那样,把企业中的家族势力清除出去,给他们利益,但不让他们插手企业的管理;第二步是学习宇文泰的府兵制,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把企业上上下下打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