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接触到无条件养育的理念时,我对无条件养育与溺爱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传统的育儿理念及大多数家庭育儿的方式,包括自己的成长经历,似乎隐约觉得无条件养育有些溺爱的滋味。在接受了P.E.T.父母上岗证培训后,在日常不断的反复运用中,随着理论与技巧的日益熟练,我对无条件养育与溺爱的界限渐渐清晰。转折点案例就是不久前的牙刷事件。
中午快吃饭的时间,四岁的儿子阳阳发现了卫生间爷爷黑色的弯头牙刷。阳阳觉得好玩,便拿过来玩儿。奶奶拿了另外一支直柄牙刷,哄阳阳:"这个不好,换换玩这个。"说着便要去夺阳阳手里的牙刷。阳阳不肯给,并大声叫着,"我要弯的!"。奶奶没有理会,继续哄阳阳去更换手里的牙刷。在这个场景里,奶奶丝毫没有理会阳阳的需求,也没有听见阳阳的表达。奶奶只是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拼命的想让阳阳去接受自己的建议。用哄骗的方式去逗弄孩子。并做出了要争夺他手里牙刷的动作。而阳阳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听见,于是大声的反抗和表达。
这时候爷爷发现阳阳手里拿的是他的牙刷,非常生气。二话不说就把阳阳手里的牙刷夺了过来。并且还气愤地说:"我看你是越来越不懂事了,无法无天。今天我就要好好教育教育你。"等等等等,爷爷开始发泄他积累了数日的不满。在爷爷眼里,我平时太过于娇纵孩子。阳阳才会这样子越来越不懂事。爷爷很愤怒的批评阳阳,说了一堆和牙刷无关的事情。给阳阳贴了一堆的标签。"坏孩子。""不懂事。""不像话"。阳阳被爷爷吓住了,被爷爷强行夺取了牙刷,觉得委屈,生气。于是大哭。并让我去批评爷爷,让我去帮他把刷牙要回来。换做以往,我完全不能接受这种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牙刷为什么不能玩?""爷爷怎么能这样批评阳阳?""太伤害阳阳幼小的心灵了。"说不定又会爆发一场家庭大战,我也许会当面顶撞爷爷,也许会抱着阳阳夺门而出。可是学了P.E.T.之后,我冷静的观察着这一切的发生,我清晰的看到了爷爷的接纳线,爷爷完全不能接受阳阳拿着他的牙刷玩,会弄脏,虽然这在我看来没什么。接着我意识到爷爷和我是不同的,爷爷不接受也不能说明爷爷是错的,他只是和我不同。于是我不再苛求爷爷对待阳阳的态度。我看到了阳阳的情绪。阳阳很生气,我试图去抱抱他,可是他拒绝了,并且用手打了我几下。他拒绝我抱,我也不强求,他需要自己度过这极度愤怒的阶段。他打我我也能接受,他还不会去表达愤怒。这样哭了几分钟之后,他让我抱抱。但还是要我去拿回牙刷,我告诉他,"你很想玩那个牙刷,你想让妈妈去拿,可是这个牙刷不是阳阳的,也不是妈妈的,是爷爷的,爷爷不喜欢你玩他的牙刷,妈妈没办法去拿回来!如果是妈妈的牙刷,妈妈会给你玩的"。在接纳情绪,解释行为的界限,几轮之后,阳阳的情绪平稳些了。我对他说"咱们吃饭吧"。阳阳回答说"妈妈我不吃饭,我不开心"。好吧,学了P.E.T.之后,我接受了他的情绪,不吃就不吃吧!以往我一定会讲道理,给建议,逼阳阳吃饭,这次我甚至都接受整个午餐都不吃。可是不一会,阳阳居然自己要求吃饭了,并且没有再要牙刷。风波平稳过去了!
在这个案例中,明确了我对无条件养育和溺爱的理解。之前我一直担心无条件养育会溺爱孩子。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一味的维护阳阳,就是溺爱。可是P.E.T.让我看到了人与人相处的界限,并且告诉孩子不要越界,同时我也接纳了阳阳的情绪。清晰理解情绪和行为的概念,对是否溺爱孩子很关键。情绪没有好坏,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接纳。而对于行为,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理解和树立与人交往的界限,不能跨越界限。当孩子越界时,家长要适当的告知或阻止。有时候是孩子仅有情绪,有时候是孩子先有其他家人不可接纳的行为,被拒绝后产生了情绪。把情绪和行为分别处理就不是溺爱,接纳情绪,但同时告知行为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