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完整看完一位作者所有的书,那个人就是陈丹青。因为他,我第一次去了广东博物馆、去了红专厂艺术区看展;因为他,我认识了木心,看完了《文学回忆录》。
下午赶了个晚场,去看她在北京 798 艺术区的展览。我第一次去唐人艺术中心,先去了 2 号馆,看到陈丹青最近几年的作品,都是一两米宽的大幅油画人像,大多是白底的画布。很摩登,很现代,很外国。讲真,有点点失望。可能都是外国人脸,或是我没睡够,感官今天不灵通。
(图在相机 ><)
直到细细读过几段串词 ——
自画像常被喻为自恋,我少年时画自己,只因手痒,找不到模特,就画自己。倏忽过六十岁,又涂两幅,有点“立此为证”的意思,其中一幅到半当中,就放弃了。我建议诸位也试试瞧着镜子一笔笔画“自己”,那是奇怪的经验:你会发现另一个疑似你的家伙。
我确信这是我认识的那个陈丹青。2 号馆有个小展厅,是他不同年龄的自画像,名曰《刚满六十》。岁月不饶人,他这样老了。再往里有个反映厅,听到他的声音,很亲切、很熟悉。
(图)
舍不得离开但又得走了。离开前,我整体拍了两张展览大厅的照片,以前我只是拍照片,不会拍大厅。原来,我更在意的是我来过,因为那是陈丹青呀。
出门才发现,原来还有1号展厅,1 号展厅一进门处的展览词,再次确认是我认识的陈丹青。若要细细分个类,陈丹青的语言风格很符合古典文风耶。我看过那么多次展览,只有陈丹青的导览词没有玄乎其是的卖弄。他很真实回顾不同时代的经历,承认有一些不懂的依旧不懂,以及谢谢一路的帮扶支持。
(图)
谢谢一路给我影响、指教和批评的同行。谢谢油画院近年帮我张罗画画的朋友们。谢谢大家来看。
1 号馆是他早年的作品,展品更多样。如果我先看一号馆再看二号馆,就不至失望了。比起他近期的作品,我确实更喜欢他早期的作品,青涩有青涩的美好吧,他也如是羡慕着年轻人。
全场最喜欢的是他写的串词,陈丹青是个讲故事的好手啊。
(图)
但是说来惭愧,最喜欢的画不是陈丹青的原作,而是他临摹的画作 —— 印象派大师塞尚的画。说不出为什么喜欢,一直都挺喜欢印象派。他还临摹了柯罗、苏里科夫的画,虽然赶不上对印象同样的喜欢,但他们的风格很强烈,和全场大部分的画不一样。我想我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
我想小心翼翼提个问题(这可能是一种冒犯),如果陈丹青花同样的时间,在文字的路上磨砺会不会比在绘画上造诣更高呢?
这只是我的想法,这一点也不重要。我想,陈丹青每次拿起画笔的时候,他那滔天的快乐就已足够。
(图:什么也没想)
离开的时候,顺路看了何汶玦的小型个展,门口的海报吸引了我。他在几分钟的纪录片里有一个句给了我触动:
如果人生要走一百步,我很早就走完了九十五步。这些年,我用完我所有的积蓄、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心力,却很难走到第九十六步。
那是一种什么的体验呢?所有的积蓄、经历、心力都要就位,却也无法向前走一步。
我很诚心快点回家,无奈又被一家文创店吸引,那里有市面上做得做好的各种日记。还顺便在一家店里,顺了两只冰箱贴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