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还是不会说

关于当众说话,我有一个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经历。
在我结婚的当天,我们的风俗要求我们做一个认亲座谈会,新婚夫妇的所有亲戚长辈齐聚一堂,在婚礼主持的带领下,我要向我媳妇介绍我的长辈给她认识(其实都认识,是一种风俗形式),并问声好,这个过程叫认亲,全程有视频跟拍。

双方认亲结束后,婚礼主持突然提议我们两口子当众给父母说几祝福和感谢的话,因为没有提前准备,也没想过有这个环节,我就小声小气的说了几句,草草了事。很快我发现了母亲低落的情绪,一种莫名的失望流露在脸上。

在她看来,那么重要的场合和日子,当着所有亲属的面,我并没有很得体的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长辈的感谢,实在是让她难以接受。

其实我也知道当时应该怎么做才合适,但是没有提前准备,又不具备临场应变能力,更关键的是,我对这种当众说话的场合很怯场,当时是一种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但是母亲的失望还是很深的烙在了我的心里。

吴军老师在得到专栏《硅谷来信》上说

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表达和沟通上是弱项,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学会。今天,很难想象缺乏这两种能力的人能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吴军老师所说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似乎和当众说话怯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事实上它真正指出了问题之所在。如果我们在美国大街去随机采访年轻人对一件事或者一个观点的看法。

10个人可能有9个人能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独立观点,这个过程其实真正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快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最终说出来只是一个结果的表达,但会给我们感觉特别能说,其实他们是能很快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才体现出很能说的感觉。

相反在中国进行随机采访,能侃侃而谈的可能不会超过一半,这个区别我认为是两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所致。我每次经历当众说话的尴尬时,我都认为是我不敢说,其实我是不会说,没有那个临场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过程。

虽然我们的声音气场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变好的,但是所表述的内容靠的是一个人思考方式和知识储备,这是你随机应变的基础。

最终说的对的人都是想明白的人,所以我想要提升自己的当众说话的能力,我就会先从提升个人认知,积累知识入手,而不只是想方设法去公开场合寻找说的机会。

当自己吃了很多说话的亏后,我很疑惑,这种能独立思考且表达观点的能力对一个人是如此重要,但我到结婚时都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去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我有这个疑惑是因为我接受了完成的教育,但就好像没有人和我说过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当大脑操作系统不断的升级,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时,按我自己的经验,从说的对到敢说是下一个要去突破的障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把自己逼入绝境【稻盛经营学】即使遭遇困难,也决不逃避。当你陷入困境、苦苦挣扎时,如果抱有“无论如何也必须成功”的紧...
    斑鬣狗的觅食行为阅读 6,763评论 1 1
  • 我的母亲 年轻时是朵美丽的花 把芬芳和娇艳奉献给了无悔的青春 岁月已把风雨记下 我的母亲 转眼嫁给父亲做了结发 把...
    青梅3煮酒阅读 3,064评论 2 3
  • 第十章·重返和平 眨眼间,过了一个春夏秋冬,也打败了邪恶之灵。团子村又恢复了安定的生活。 冰雪·蓝...
    萌家族阅读 1,648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