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老师总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那时我很困惑。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和书本打交道。上了大学后,突然来个职业规划,可真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只好上网去搜索别人的职业规划怎么做。之后又对性格、爱好做了不少测试。不过得到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到头来,也没明白到底该怎么去规划自己的职业。
选修第二学位时,本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看到身边的同学不少已经有了选择,便有着如果不选修的会不会就此落后于同学的担忧。
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学位。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内心的社会认同原理在作祟。
大三时,看着不少身边的同学准备考研,一时间考研也成了我的方向,不过没有坚持下来。缺乏方向感成了当时我最大的敌人,一边焦虑,一边内心无力,是我当时生活中的常态。
总结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将别人的目标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大四时,空气中似乎散发着一股分离的味道,若有若无。自由自在的学校终于不再庇护自己,很多人面临着初次做职业规划时的问题,他们将走进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社会。
那时,我隐约有了自己的方向,那边是去从事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由纸上谈兵到实际操作。
后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试用期结束后,我在公司领导面前定下了一个目标,那个一开始被领导当作笑谈的目标——在半年之后做成第一笔订单。我清楚地记着,领导笑着说,一般人做这一行,快些需要一年做成,慢些需要两年,你这半年的目标太不现实。
现在想起来,挺佩服那时的自己。没有经验,去论坛学习大牛的方法;没有客户,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开发。即便几个月收效甚微,也未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即便刚开始几个月公司的同事不怎么和我说话,也并没有削减我的决心。
努力之外,运气也站在了我这边。在跨过大大小小的困难后,我完成了目标。那一刻,酣畅淋漓。
同事得知后,与我笑着道贺,他们开始了解到,我是做事情的人。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再回头看最初的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答案当然因人而异,不过不再无解。
最重要的是,你想完成什么样的成就,你的目标是什么?
有了目标,就是我们规划的依据。比如以我现在的工作,想要在三年之内买套房。
我需要挣够多少钱?
挣这些钱我需要在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样的业绩?
完成这些业绩,我需要做那些事?做到什么程度?
其次,除了本职工作外,有没有其他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径?
我需要怎样做?
回答完这些问题,职业规划的雏形便形成了。
最重要的,是最开始的目标。没有属于自己的确切的目标,什么规划都是浮云。
神奇的是,当有了这个内心笃定的目标并向之前进时,我们遇到的或将会遇到的困难,都只不过是不重要的一时羁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