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终为始
1、向死而生
死亡是个人肉体的终点,但不是生命的目标。
佛法有九想观,属于不净观,以断除对肉体的执着。
(一)青瘀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
(二)脓烂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
(三)虫啖想。观想蛆虫、鸟兽之食尸。
(四)膨胀想。观想死尸之膨胀。
(五)血涂想。观想死尸之脓血溢涂。
(六)坏烂想。观想皮肉之破裂、腐烂。
(七)败坏想。观想皮肉烂尽,仅存筋骨,七零八落。
(八)烧想。观想死尸烧为灰烬。
(九)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之白骨。
2、思考后半生最重要的事情
当思考和感受死亡,我们就需要自问:我的后半生究竟要怎么过?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想到家人,感恩而悔恨,乃至涕泗横流。过往生命中的成就、失落、抱怨都不重要了。好色好名好利之心,冰消瓦解。
可是,当我们停留于此,尝试之后很可能失败。因为日子还要接着过,除了陪伴家人,还需要兼顾健康、理财,还需要工作乃至关乎更多人的责任压力。
3、追究原理:万物一体
那继续追问、追到源头: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要过好这一生,是否有原理来帮助我们抉择?
以儒家要旨,此心纯乎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谓圣人之道。白话文就是说,我们的心与生生不息的宇宙意志完全相合、没有掺杂一点个人私欲。
这是因为,从演化论角度,我们心的来源,就是无穷宇宙的万物演化的结果。我们的生命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宇宙一直都在,无有得失,而庸人自扰之。
4、把握原理:扩充不忍之心为意识主宰
皮毛地知晓原理,或心意稍有舒坦,并非真实地把握。遇事便倾倒。
由于与天地万物同为一体,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天地万物有一种感通的慈悲与智慧。孟子称之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只是我们着意于私欲,遮蔽了这种不忍之心,逐渐麻木不仁、丧失真我。这便是不幸福的源头。
我们生命的根本目标,就在把握这种与万物相通的不忍之心、扩充到成为意识的主宰。孔子言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即当我们实现根本目标时,内心是无穷喜悦、无任何执着。
5、方向要对:扩充不忍之心要反求
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个不忍之心,需要向内反求,而非向外逐物。
二、积极主动
1、一定要扩充不忍之心为意识主宰
积极主动的第一重含义是:为己之学。就是任何时候我都对自己生命负责,都要扩充不忍之心到意识主宰。
任何问题都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处理态度,无论是批评、否定、压力、积年累月的恶习、看似难以走出的困难与失败。恰恰在逆境中坚定目标,让我们加快成长。最大不过死亡:真的面临死亡,也给了我们一个放下所有执念、体贴心之本体的机会。
重要的是:念念都是一定要扩充不忍之心为意识主宰。
2、实现根本目标的框架
人生大类都是人伦导向:尚友古人,感恩家人(养生、礼俗和理财),成就他人。每个大类都需要长久地刻意练习。
为什么?因为不忍之心。
当我们真正有了一定要扩充不忍之心为意识主宰的目标,所有人生经历都在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3、点点滴滴在心上用功
当我们真正有了一定要扩充不忍之心为意识主宰的目标,这个本身给了我们起步的根本原因。
1、每天固定时间,回顾根本目标、写下来、体贴圣贤经典。连续追问自己已做或计划背后的原因。我们的恶习经过自己几十年、乃至背后涉及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的原因。所以需要不断深度自省、矫正意识去贴合根本目标。
2、与同道一起学习圣贤经典,乃至进行深度互信的沟通。
3、每天要事3-5件,做之前问为什么?乃至每件事都追问为什么。
这个不忍之心,发用在发用在克服懒惰去养成健康习惯、发用在对待亲人的陪伴与倾听、发用在公开演讲的勇敢尝试、发用在寻求方案的用心探索,无时无处不在。
以扩充不忍之心为目标,反求发现私心而去之。这就是全部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