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要坚持“三个统一”。
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靠说,又要靠做。有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在“意识”,落实在“意识”,简单认为这是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事,因此只要把道理讲清楚,给党员群众宣传做到位就可以,忽视了其他工作,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也反作用于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有关联也会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楚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来源,为什么是共同体,也要在实践中发展进步,努力营造56个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因此,只有坚持理论先行,强化学用结合,才能把握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民族工作应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调整民族实践工作中的盲区,搞清楚哪些方面坚持“共性”,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个性”,在共性中善于分析个性特点,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同时,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各民族之间在自然地域、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领域存在差异,要尊重各民族间的习俗、文化、信仰,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物质与精神统一。物质和精神相辅相成,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解决好民族问题,既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要重视物质的作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改善民生,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同时,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发挥精神的引领作用。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要重视精神的作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