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非常无聊的伪考据文。
中国和印度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1962年的时候双方就因为藏南和和阿赛克钦问题兵戎相向,在正规的史料解释里,大多数史学家都把这一场短暂的军事冲突看成是一场纯粹的边境线纠纷,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对外关系上自视为英印帝国(British Raj)的衣钵继承人,包括对尼泊尔、不丹、锡金的“特殊关系”,视锡兰和缅甸为势力范围,在西藏的权益包括商贸垄断地位等等。英印帝国在与帝俄的“大博弈”中,长期以来一直视西藏、喀什地区、阿富汗、波斯东南部为印度的外围保护屏障。大部分中国人都是从中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是“中国人以为的印度人”,如果从“真正的印度人”的角度来理解中印矛盾,这个问题就太一目了然了,这得从漫长的印度文化讲起。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要溯源到雅利安人,这支古老的游牧民族最早是生活在阿姆河平原地区,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时候,他们开始往南迁徙,进入到南亚次大陆,在驱逐了原本的南亚次大陆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之后,雅利安人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明和制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吠陀文化和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应运而生,雅利安开始用肤色的深浅来定义身份的高低,肤色越浅,地位越超然(近代的时候,英国人把印度变为殖民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高高在上的雅利安创造了一大批虚无缥缈的神,其中最著名是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在遥远的古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尚未出现,为了刻意营造出一种神圣的精神,在大量的宗教活动中,祭祀们都会有意的把婆罗门教里的神居地都安排在喜玛拉雅雪山和冈底斯山附近,比如主神之一的湿婆就住在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在中国西藏),在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婆罗门教开始脱胎换骨进化成更高级的印度教,原本的教义变得愈发清晰完整,大多数印度人对于古籍中的宗教圣地也越来越执念,英国人的殖民并没有帮助印度宗教完成祛魅的重任,现代印度成立以后,种姓制度被保留在了印度社会之中,大多数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依然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