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
刚刚在电影院刷完两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湄公河行动》,我想说如果重新选择,我宁愿刷两遍《湄公河》,后者真的值得一看,前者呵呵。
在两场电影的间隔,又打开了新世相那篇没舍得看完的文章《如果当年我们都好好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呢?》,这是一篇只看标题,你就会打开的文章,真正的作者是奇葩说的第二季冠军邱晨。
邱晨在文中提到了《好好说话》中有和父母打电话时的“三心”原则,结合了自己的经历想分享给你:)
用细节暗示让父母安心
不论你走的多远、飞的多高,在父母心里你依然只是个孩子,对于像我一样的单身女青年来说,父母总是在说,快点找个人帮我们照顾你,我们才能放心啊。我知道这只是他们催我找男朋友的小伎俩,就算是真的有了,他们依然会担心其他。
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呢?细节。
“我过的很好,你们别担心。”看似在安慰父母,但是过多的这样强调,你有想过也许起到的很可能是反作用吗?
你应该做的是把你生活中发生的很多细节和故事去和他们分享:
“妈,周末我又参加了两场活动,现场特别好玩,我们都……”
“ 妈,我最近买了一个特别好用的眼霜,感觉黑眼圈都变淡了呢”
“妈,我这两天睡的都特别早,而且我还去游泳了,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此刻,我有想到每次自己都会把做的饭菜拍照发给爸妈,当然是加完滤镜发给他们,会显得更有食欲更好吃,之前也没想过为什么要这样,也许是一点点炫耀,也许是一点点骄傲,但潜意识里存在着我希望让他们看到,我可以生活的很好,我也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让他们看到这点点滴滴的细节,远胜过你无数次的说你过的很好。
用日常问题让父母舒心
从小,父母就是我们的 Superman,他们无所不能,他们可以神奇的把一只满地跑的鸡变成餐桌的一道好吃的菜,他们可以把一团团的毛线变成我们身上各式各样的毛衣,他们可以在家里什么东西坏了的时候,捅咕捅咕就恢复了,简直就是我们的偶像。
不管是金钱还是权力,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掌控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可以独立的生活,离开那个有爱也有约束的家时,这种掌控感,突然消失了,他们看不到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朋友,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工作是做些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北风吹过的秋天我们有没有穿上秋裤。他们突然开始感觉到不再能深入的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了,所以这种无力感让他们焦虑,让他们难过。
而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机会重建这种权威感,打电话求助就是最好的一招儿,而这个求助就应该是他们得心应手的问题,比如我会打电话问我妈,煮牛肉应该怎样煮?衣服皱了又没有挂烫机该怎么办?翻毛运动鞋脏了应该怎么处理?你会说这些问题,一个百度,一个 APP 就全都解决了,那就让父母偶尔充当一下我们的百度不好么?让他们舒心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用对比让父母开心
对于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社交会越来越少,能聊天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即使曾经的朋友们坐在一起,不出一会儿,聊天的内容就会落到各自的孩子身上。
给爸妈足够的谈资,给他们一点足够骄傲和炫耀的话题,努力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会让他们更开心。连着两年带着爸妈去旅行,不仅仅是陪伴,这也成为了他们那两年间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即使自己不提,他们周围的朋友也会略有羡慕的提起,每次都能感受到那抑制不住的开心。我会一遍一遍耐心的告诉他们我旅行会去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尽管他们总是记不住反复的问我,因为我知道,他们会拿去和别人炫耀,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作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和父母说话的正确方式,你get到了么?
现学现卖,莫见怪。
这两天又听说爸爸的好哥儿们,一个叔叔得了癌症,晚期。从08年到现在,亲眼看着爸妈送走了好几个重要的朋友和亲人,每一次妈妈都会哭着和我说,身边的好哥儿们越来越少了,听的出这背后的难过,心痛,还有背后隐隐的恐惧。此刻,我竟然有一点点的庆幸,虽然爸妈都历经过很多身体上的磨难,但至少他们都还健在,至少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彼此。